塑化剂的风险 包装塑化亟需整顿
- 2014-12-26 09:12:532054
风口浪尖的塑化剂
今年五月份,一则关于“花生油致癌物超标326倍”的消息成为各大媒体的热点,塑化剂再次站在风口浪尖。
该消息缘于广东省广州市五月公布的第二批日常抽样检验公告。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产品方面,1瓶裕丰牌花生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超标,国家标准限量值是0.3mg/kg,而抽样实测值为97.8,超标326倍,产品由广东省粮油储运公司第三仓库生产。
同样的,2012年12月以来,白酒中塑化剂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食品*的协调下,原卫生部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根据通用原则和方法,依据我国居民食物消费量和主要食品中塑化剂含量数据,对成人饮酒者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国家*塑化剂标准评估。
浅析塑化剂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广泛用于树脂、塑料、橡胶、油漆及乳化剂等产品的加工生产中,是目前塑料制品中常用的增塑剂(俗称塑化剂)。由于该类物质属于外增塑剂,易于从塑料制品中溶出,进入环境,对食品造成污染。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根据评估结果认为,白酒中DEHP和DBP的含量分别在5mg/kg和1mg/kg以下时,国家*塑化剂标准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此外,还应采取一切措施,降低白酒中DEHP和DBP的含量水平。
国家*塑化剂标准为防止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污染,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加工器具等食品接触材料的生产,以及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和加工器具时,必须严格执行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和加工器具时,必须严格执行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国家*塑化剂标准。
塑化剂在生活中
根据《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DBP特定迁移量不能超过0.3mg/kg。自我国中国台湾地区出现塑化剂事件后,原卫生部2011年又签发了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大残留量的函》,再次明确DBP特定迁移量要求。
“是否能将塑料瓶包装换成玻璃瓶或铁罐?一位花生油企业的负责人表示,该企业也曾用过轶罐包装,但一方面成本过高,另一方面铁罐也可能会出现氧化等反应,消费者也普遍反映铁罐使用起来不方便。而如果使用玻璃瓶则会给运输带来不方便,他还表示,目前即使国外原装进口的橄榄油等产品,也都是使用塑料瓶包装,只有少只有少数礼品装采用玻璃瓶。
塑料桶装油确实具有风险
据了解,DB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可影响人体内分泌、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大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肝癌,若是处在发育期的幼儿,它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不大可能引发急性毒性,长时间高剂量摄入,可能会有慢性伤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何计国表示,相关毒理学证据显示,DBP会造成内分泌干扰,但具体的干扰力度,得看剂量。另外,美国有研究发现,一些肥胖和糖尿病人尿液中检出DBP代谢物,提示*不良摄入DBP,会是肥胖和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主任厉曙光曾对食用油中塑化剂的迁移做过多年研究,并发表过《食用油及其加热产物中肽酸酶类增塑剂的分析》报告,他通过实验发现,当含有增塑剂的塑料制品接触到食品中所含的油脂等成分时,塑化剂便会溶入这些成分中。塑料中塑化剂的含量越高,可能被溶出的增塑剂数量就越大。
“迁移是一个原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博分析称,迁移是DBP污染食品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迁移时间周期较长,加之这次超标倍数如此之大,因包装工艺造成迁移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在业内专家看来,塑料桶装花生油不安全的结论,不能一概而论。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曾表示,塑化剂易溶于油,如果是聚氯乙烯塑料桶,的确可能含有不少塑化剂。但这里除了考虑塑料种类,还需要考虑油的食用量。他指出,影响健康的是摄入的塑化剂的总量,由油中的含量和食用量共同决定,如果没有具体数据,只凭猜测推理,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