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后“被消失” 印后环节不容小觑
- 2014-12-19 11:12:232082
印刷印后“被消失”
印刷品愈发因为廉价而失去了本我的设计美感,那些覆膜、光油、UV、折页、模切、烫金等精彩的印后形式就这么无辜又无奈地“被”消失了?而一旦这些高难度的印后加工需求减少,那些依靠印后“独门*”生存的印后加工企业前途又会如何呢?
一声叹息的背后,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印刷需求个性化和短版化造成数字印刷技术进一步扩展,而给数字印刷的命题作文是“短版、、个性化、价廉”,这导致数字印后必然向标准化、化发展,那些千姿百态的印后工艺可能经过市场的不断舍弃后会慢慢淡出。
在所知的已经发展数字印刷的企业中,发展好的两个类型是:数字标签以及数字书刊印刷,而基本上大部分的企业一旦涉足数字印刷就着力上马连线数字印刷,也就是从前端到印刷再到后道加工的连线,一个按钮完成,就像无人流水生产线。如果长版活或者稳定的相同工艺规格的短版活,尚无可厚非,但个性化的印后需求又有谁来满足呢?
全印展带来的全思量
传统印后加工往往采用“人海战术”,随着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上升,自动化、数字化成为印后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胶装联动线是印后加工中主要的设备,能够自动完成配页、胶订、分切、堆积、三面裁切的整个装订过程,具有速度快、生产能力高、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是印后设备自动化、数字化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备受印刷企业关注,成为企业投资印后设备的重要方向。
而随着数字印刷的发展,可以按需生产的数字印后设备逐渐成为众多印后设备厂商关注的重点。诸多企业都推出了各自的数字印后解决方案,显示出转型数字印后方向的决心。可以明显看出,数字印后已经成为印后市场重要的增长点。可喜的是,我们看到,印后已经成为为印刷企业增值、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环节。而自动化也成为印后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印后自动化水平渐提升
近年来自动及半自动的印后设备需求逐渐增多。供应商也看到这一点,大力向国内印刷企业推广自动及半自动的印后设备。以MBO公司产品为例,其FP飞达可将印刷好的半成品直接送入折页机飞达上进行折页,省去中间环节,实现生产。而MBO自动折页设备T535使得难调节的折辊和栅栏均实现了自动调节,从而减少了调机换活设定时间。并且,毫无经验的操作工也能操作。操作界面采用触摸屏控制,所有可能的折法都存储在控制器中,而且可以被直观调用。
但因为设备成本、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自动化印后设备的应用还不算太多。今后,随着应用的增多,印后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可以想象,就如同我们现在操作手机一样,无需说明书,只需简单熟悉界面及程序即可操作。
数字化深度渗入印后触电按需
现在,很多的印刷企业都已经实现了印前和印刷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但印后在这方面则显得捉襟见肘。但毋庸置疑的是,印后也必将与印前、印刷实现一体化流程,从印前进入的数据流将直接附带印后数据,完成印后的下单与生产。今后,对于一些企业管理比较规范的印刷企业来说,对印后实施数字化管理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多。印后数字化的普及将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
当按需印刷成为印刷业内不折不扣的关键词之时,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或观望或开始涉足数字印刷。按需印刷业务的开展是个系统工程,如果说个性化的数字印刷让出版业开始憧憬按需出版,那么正是数字印后技术的成熟让我们对按需出版有了切身体验。纵观当下,印刷环节的市场突破点集中在观念转变、版权保护等软件领域,相反,印后环节的硬件匹配能力则正逐渐成为数字印刷在书刊领域开疆拓土的焦点。
如果说个性化的数字印刷让出版业开始憧憬按需出版,那么正是数字印后技术的成熟让我们对按需出版有了切身的体验。我们看到一本本不同幅面、不同厚度、不同内容的图书可以同时在线输出,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忘记传统印刷批量生产的概念。同时,我们也会惊讶于数字印后生产线惊人的生产速度,虽然生产的是不同的图书,但同样是工业化生产的级别。
这就是数字印后的魅力,它同样秉承了数字印刷个性化、按需的特质,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了自动化,可实现连线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