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呼吁 食品包装安全受关注

2014-12-19 11:12:331635
来源:互联网
  导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包装食品让人们用的更为放心,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食品安全包装在澳洲
  
  用于延长食物保存期限的新包装技术可能是有毒的,应当受到管制。地球之友的活动者塔格(JeremyTager)表示,包装使用的纳米材料可能溶解到食物中,进而毒害消费者。不过,食品商声称这种包装有几个好处,例如让消费者意识到腐烂程度。塔格认为,食品标准准则下缺乏包装监管条例可能让公众安全蒙受风险。他说:“在国内,不出现有人中招甚至死亡的话,我们是不会考虑监管问题的。就食品安全而言,这是不可接受的。”
  
  澳新食品标准管理局(FoodStandardsAustraliaandNewZealand)调研的食品及包装公司中有80%声称包装监管规定不足,多数还不搭调。这让本就对纳米技术有所忧虑的公众安全倡导者颇为担心。塔格表示,调研结果表明该管理局未能保护消费者免遭与食品包装使用纳米材料有关的风险。他指出,出口欧洲的食品商已经在遵守澳大利亚并未效仿的严格包装法规。根据调研报告,食品产业承认缺乏有关未知、新型及新兴包装材料安全性有关的法规要求。部分受访者还积极调查纳米技术未来潜在的用途。
  
  食品包装安全在欧洲
  
  欧盟委员会近日公布新条令,规定餐馆及相关企业必须在所售食品上加贴“过敏须知”标签,以告知顾客该食品是否会引发过敏或其他健康问题。
  
  欧委会这项新规已经酝酿3年之久,将适用于欧洲各地餐厅、咖啡馆、面包房出售的各类包装食品。“标签上的关键内容将会更加清晰,这能帮助顾客在购买前明确食品的确切信息。”欧盟卫生与食品安全专员在一份声明中说道。此外,欧委会还呼吁商家对大豆、坚果和乳糖等14种易过敏食品加贴“更加明确的提示”。
  
  新条令还规定商家在新鲜肉类、蔬菜包装上对来源做出明确说明。欧委会强调,一些可能添加工程纳米材料制作的食品(巧克力甜点、猪肉制品等)必须加以特别标注,因为纳米材料可能会引起人体不适。欧委会表示,已经与商界开展合作以确保新条令得到施行。
  
  中国的食品安全包装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此起彼伏,引起很多热议。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成为整个社会的期望,而通过专业包装来增进肉类产品的食品安全其实是非常有效的手段。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大型肉类厂商不断地主动改善生产加工条件,获取各种认证——如HACCP及各类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使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不过从饲养、屠宰、储藏、运输到销售,再到百姓的餐桌,链条上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食品安全。
  
  我国肉类总产量居世界*,但肉类深加工制品的比例、品种和质量距世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其中包括肉类食品包装技术,特别是软包装技术。如目前复合类的塑料包装在肉制品包装中占据相当市场。复合包装是双向拉伸聚丙烯与聚乙烯复合而成的包装,或者是聚酯与聚乙烯复合而成的包装,他们是由两种材料用胶粘剂复合在一起,其不仅阻隔性差,而且由于多数胶粘剂含有苯类、酯类、酮类等有害物质及异味,容易迁移渗透而污染食品,国家对食品多次质量抽检显示,一些食品不合格是由于复合包装袋(膜)渗出的有害物质造成的。
  
  通过健全政策、完善标准以及提高检测技术来确保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就要做到查、扶、管、治、建相结合。
  
  查:澄清工作底数。即开展全面的企业普查,了解各辖区企业分布情况、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档案胶印,使监管做到心中有数。
  
  扶:落实帮扶措施。即要变监督为服务、变管理为帮扶、变处罚为引导,督促企业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经营理念,引导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建立质量发展战略包装物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终形成集群抓质量,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管:健全网络体系。即建立一个全过程、全覆盖的质量监管网络体系,通过构建“两个链条”、形成“一个体系”、铺设“一个网络”、建立“一项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对质量工作的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有效监管。
  
  治:保持治理力度。即通过落实属地化管理:即实施定人员、定目标、定区域、定措施。
  
  建:夯实基础工作。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质量工作的政府关注度、群众参与度和公众支持度。

上一篇:卷烟包装落到实处 循环利用互通有无

下一篇:从理论落到实处 纳米喷墨“造房”计划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