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企老板对症自查:质量控制进误区了?
- 2014-09-15 10:09:421840
作为印刷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印刷质量不仅在成本、效率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不断强化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企业长足发展。尤其在市场环境复杂、印刷设备趋于同质化的今天,印刷企业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战略思维的同时,始终将印刷质量控制当作要务来抓。
“印刷成本核算”错乱症
印刷企业如何进行印刷质量控制?这决不是设置质检部门、配一套质量检测工具,或是进行一次标准化认证就能解决的问题。质量控制这个话题在行业内谈了这么多年,但真正能做好印刷质量控制,保证印刷品稳定的印刷企业又有多少家呢?
当然若想真正做好印刷质量控制,印刷企业必须先有软硬件设备上的投入。此时,印厂老板们可能要很自然地去衡量这些投入需要多耗费多少成本?到底值不值?
从中小印刷企业的短期收益来看,也许印刷品质量对收益的影响不大,老板们也就始终下不了决心去升级印刷质量控制系统。而在大中型印刷企业中,已经有不少*踏入了印刷质量控制与收益的良性循环圈。*的质量管理理念和良好的资本优势,保证了印刷生产的良性循环,在印刷质量控制系统上的投入必然带来了生产成本的节约和客户的回报。
其实道理很简单,密度、色度等因素是影响印刷质量的关键因素,对印刷生产中样张密度、色度的数据监控,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印刷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问题。在印刷质量控制方面做得好的企业,能够大大减少反复制版、反复打样、反复调机印刷的次数,显著缩短了从打样到印前准备再到正常印刷整个流程的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印刷生产效率,从而节省了生产成本。
“印刷标准化”综合症
行业内存在这么一种误解,常常容易在印刷质量控制与印刷标准化之间划等号。印刷标准化确实是能达到印刷质量稳定的一种方法,但与印刷质量控制还是有区别的。
相比于国外40多年的印刷标准化历程,我国对印刷标准化的研究还不到20年,有相当一部分印刷企业对印刷标准化的认识还很不充分。部分印刷企业甚至唯标准论,认为只要达到了各种标准化认证,企业就把印刷质量控制好了。殊不知对于标准化认证,是使用特定的纸张、油墨,只针对一台印刷机来执行,若想真正达到整个企业的印刷质量稳定,需要员工树立质量控制的理念和使用质量检测工具的习惯,遵循这样的控制方法,并一直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坚持下去。
由此看来,印刷质量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和整个流程的数据化、标准化,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印刷企业应该制订严谨的印刷工艺操作规范,若把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有数据可依、有标准可查,那实现印刷标准化必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质检工具选择”恐惧症
在传统印刷生产工艺中,印刷质量往往在产品完成后,通过抽检来进行品控。随着CTP技术和数码打样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少印刷企业已实现了印刷流程数字化,这也进一步让印刷质量控制变得简单、。尤其是在印刷环节,进行在线的数据测量和调整,可以大大提高印刷品准确复制率。
当然,印刷过程中有效数据的获取必然需要给力的工具配合。很多企业的尴尬就在于抱有提升质量控制效率的诉求,却不知该从何处入手实施。
总而言之,印刷质量控制不是一个文件、一台*设备、一次性的工作,它需要印刷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检查和改进机制,来自于印刷生产中一点一滴地探索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