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北京印刷业背后的本质
- 2014-08-06 09:08:022064
建议印刷企业:透过数据看本质合纵联横寻求发展
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对2013年北京印刷业数据进行了解读,2013年北京印刷业整体保持稳定,略有增有减。
增:北京印刷业总产值:2013年北京印刷业总产值为300.5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5%;
增:增产总额:2013年北京印刷业资产总额为440.3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9%;
增:亿元企业数量:2013年北京亿元企业数量达到53家,比2012年增加了13%;
减:印刷企业总数:2013年北京市共有印刷企业1669家,比2012年减少了22家;
减:利润总额:2013年北京市印刷业利润总额为28.8亿元,比2012年减少1%;
减:从业人员总数:2013年北京印刷从业人员总数为68236人,比2012年减少了3866人。
解读:
1.生产总值上升,而利润总额下降,说明印刷业的利润率持续下滑,印刷业进入深度微利时代;
2.资产总额上涨的速度高于印刷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说明印刷业的率依然低下不高,一些产值排名在先的企业同时也是资产大户,靠重资产获得高产值但利润微薄的局面仍未能改变,依然不是健康的产业形态;同时,资产总额上升,从业人员数量下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新投资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水平均又提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数量,这与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用设备代替人工是未来的主要趋势。
3.印刷企业总数减少了22家,但书刊印刷企业的数量仅比2012年减少了1家,而数字印刷企业数量增加了12家。说明包装印刷企业与其他专项印刷企业的总量减少了33家。说明在包装印刷及其他专项印刷领域的竞争仍然剧烈,书刊印刷企业向包装领域转型需慎重。
4.数据表明,2013年,书刊印刷业总产值为122.7亿元,比2012年增长3.2%,利润为7.2亿元,利润率为5.86%;而包装印刷业总产值仅为106亿元,增幅不及书刊印刷业,但利润达到12亿元,利润率为11.3%。说明在文化之都北京,书刊印刷仍未主流,但书刊印刷业的利润率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坚持书刊印刷,但要提升管理水平,走出特色,提高生产附加值。否则用一位企业厂长的话说,一年到头白忙活。
5.数码印刷企业数量43家,主营业务收入4.17亿元,亏损891.6万元。数码印刷企业数量是增加的领域,说明数码印刷是未来的大方向,但鉴于模式问题、环境问题、成本问题等多方面因素,仍然不能给投资方带来效益。观望者远远大于实践者,数码印刷成为主流的印刷方式还需时日。
6.书刊印刷企业中亿元以上企业有23家,2012年为18家,完成业务收入56.25亿元,企业数量占书刊印刷企业总量的3.5%,但产值占到46%。而1千万元以下企业448家,占出版物印刷企业总量的67.4%,但产值只占12.5%。在书刊印刷领域,亿元企业数量的增长说明规模型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产业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企业两级分化现象越发严重,市场留给小企业的空间越来越小。
7.包装印刷企业总量为281家,但亿元企业达到20家,仅比2012年增加了1家,占包装企业数量的7%,包装企业的规模普遍大于书刊印刷企业。
面对这样的印刷业现状,一些企业感觉到迷茫。任玉成理事长建议企业要认真分析形势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拓宽视野应对挑战。
会议当天,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重组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通过产权交易获得新华印刷51%控股权,原股东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原中国印刷集团)持股49%。这一行动是强强联合突破寻求发展的实际案例。重组是大势所趋,通过重组,出版集团可以构建完整产业链为进入资本市场做好铺垫,同时也给新华印刷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目标是将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打造成为北京、国内的印刷复制企业。
而一些出版社也在积极探讨整合印刷企业、整合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的新型经营理念,打造按需出版、按需印刷新模式。近期热议的长荣与健豪的合作都是“联合”模式的良好典范。面对未来,“联手发展”无疑是众多突围形式中的一种主要模式,联合可以达到资源整合、资源利用、互补融合、降低成本、快速提升技术、跨界发展等等目标,打破自己一亩三分地的限制,借鉴与发展。印企与印企之间、印企与出版社之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合将使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