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因素限制3D打印技术的发展
- 2013-09-18 10:09:33800
3D打印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方式,是以打印技术为基础,借助数字模型文件进行逐层打印,靠材料的逐层累积,形成立体的产品。在英文中,3D打印的原始名称是3Dprinting,而printing既可翻译成打印,也可以翻译成印刷,这也是很多印刷行业人士认为3D打印与印刷相关的初由来。
3D打印技术归根到底,是作为传统的模具制作和铸造、注塑等替代加工工艺。这种技术虽然也是靠打印实现的,但是其采用的喷头和“墨水”,与在印刷行业应用的喷头和墨水是完全不同的,终的目的也完全不同。
虽然有人认为3D打印技术可能成为继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看,这种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这种效应。
3D打印技术其实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发展和推广。如此算来,这种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30余年了。但时至今日,这种技术却并未成为一种主流的加工技术,只是应用在一些边缘领域。笔者不是从事3D打印技术研究的专业人士,对3D打印技术的了解也远非深入,但是从能够检索到的资料看,3D打印技术显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3D打印的速度很慢,而且是生产越精细的产品速度越慢。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喷头制造技术,是喷头的打印速度。这个问题在短期内不容易实现突破,换言之,3D打印的速度提升还需要时日。
其次,3D打印的产品的强度能否赶上传统工艺加工的产品,还有待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凭借“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很多人以此证明3D打印的的一个例证,其实这里面有个“偷换概念”的问题,因为王教授的“3D打印”与大家认识中的“3D打印”相去甚远,加工条件也苛刻得多,不是常规3D打印技术所能比拟的。
第三,从目前看,能够做成3D打印“墨水”用于3D打印生产的“材料”种类还很有限,要让3D打印走入更广泛的应用领域,还需要假以时日。
3D打印要完成的是物体制造,而不是影像复制,所以3D打印技术不可能成为印刷企业的发展方向。或许未来在包装特别是功能包装方面可以找到3D打印的用武之地,但是具体能否实现,还需要看3D打印的成本,是否可以足够低,低到包装企业和包装的终端客户可以接受的地步。
如果给3D打印找一个与印刷、包装行业的契合点的话,或许未来印刷制版和印刷包装设备的零部件加工,可以成为切入点。这也是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包装学院院长魏先福教授的观点。
在今年的上海印刷周上,北京印刷学院介绍了该校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柔印版材制备技术,不过这种技术离实际应用阶段还有很大距离。
除了制造柔性版,像凹印的版辊筒加工、压纹机的印版,瓦楞纸生产线上的瓦辊等产品,如果能够解决3D打印产品的强度问题和成本问题,未来都有可能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制造。
在印刷包装领域,3D打印更可能是一种服务于行业的上游制造技术,而不是成为下游印刷包装领域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