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出版变革或将爆发 全程数字化有待实现
- 2014-01-20 11:01:201068
随着电子书籍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更多设备上,而不仅仅是电子阅读器,因而电子书籍的使用量也有望进一步增长。事实上,美国用户越来越多地拥有自己的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而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也都成为读者阅读电子书籍的平台。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图书超过40万种,超越美国一倍多,位居世界。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年纯销售额已从2005年的403.9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93.59亿元。可叹的是,历年累积库存也从482.92亿元飞涨到目前的884.05亿元,远高于每年的销售量。
如此海量库存图书是如何积攒起来的?除国民阅读欲不振、阅读消费*低迷外,问题主要集中在出版方:一是出版数量几乎全凭感觉,出版社抱着赌一把心态往高印数做,并尽可能往高虚标书价;二是出版方不对市场作深入调查分析,而是跟风出版、拍脑袋选题策划,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大量图书从印刷厂到出版社或书店的库房便不再前行;还有一些转企不彻底,或转制后继续享受政策红利的出版社,不讲求投入产出比,不顾市场需要和读者需要,大搞政绩工程,做豪华书、系列书,盲目铺货,导致烂书横行,终归宿也大都是在仓库中蒙尘。
一位网友说得好:图书出版是“把纸变成钱”,而库存无疑就是“把钱变成了纸”。过高的库存,足以摧毁一个行业。日本出版人小林一博著的《出版大崩溃》,记录了1997年—2003年间日本图书的高库存、高退货:图书退货率平均在50%左右,高的可达90%;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图书,活活拖垮了出版业。可见,消除高库存之忧是各国出版业的共有难题。
如今,按需出版已成出版业共识,即变“先印刷再发行”为“先发行再印刷”,先通过数据处理、网络媒介,将出版信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再根据读者需求,个性化、小众化地组织图书的编辑、印制和销售,真正做到按需印制,即需即印。简言之,就是有需求才出版,无需求不出版。数字印刷自动化程度高,也能节省大量人工费用。按需印刷出现已久,并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在国外有许多按需印刷的网站,为用户提供个性图书的定制,并且为许多用户所追捧。同样,在国内,许多企业也提供了这种服务,并且在不断的摸索之中。虽然,按需印刷既可以成为传统印刷新出路,又成为出版行业的新宠。但是运营操作模式与流程尚未成熟,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对于传统印刷企业来说,按需印刷需要的是生产流程再造——全流程的数字化。如今我国出版资源相对割裂的当下,涉足按需印刷的企业只要敢于依托各自区域现有的出版资源,探索开展按需印刷,建立开放的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我国发展按需印刷的空间将会很大。所以按需印刷将助力传统印刷出版行业实现全程的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