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市场或将缩小但不会消失
- 2013-12-31 10:12:231227
主持人:我给大家说一个生活的感受,我们*新大楼建好了,我们台里还有一个改革,就是无纸化办公。原来纸对新闻工作者每天的消耗量非常大,今后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记者写完发给上级主管部门,审阅完再播出。
所以,首先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纸会退出我们的生活舞台吗?
马志明: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当然希望不会,否则我们就失业了。在讲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去想一想我们搭飞机的起飞和下降的时候,肯定要把电子设备关掉,那时候大家都拿起书和报纸看。我们在洗澡的时候,肯定不会拿电子设备去看,纸制书还有可能。当然我们现在很多书店的气息是不会被电子设备取代的,文化的气息纸传递还是好的。
我们在以前看书的时候,电子书看看就过了,但我们看纸制书的时候,我可以折起来,过两天看看再有什么想法。但这都不是我们电子书可做的。我们很多前辈留下了很多的印迹,那是电子书做不到的,所以,我觉得作为更好的文化传承,在书本上更强。而且它有质感,印刷质感。所以,于公于私,未来纸当然有可能消退,但不会消失。
主持人:谢谢马总。我们再问一下徐总。
徐锡土:回归到2003年代,当时生活用纸在社会上数量不多,除非在一些*的国家。记得我在1997年在中国的时候,人均用纸量一年只用了0.6公斤生活用纸,早期就更少了。回想我小时候,因为我是50后,在小时候应该是上茅房,当时还没有卫生间,上茅房的时候手上拿着竹签,当时有时候会拿着报纸。
更早期确实有竹签还有麦秆,现在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刚才主持人问到,如果说纸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面临什么情况?所以,我就回想到我小时候的情况。当时有当时的背景,在生活条件各方面、安全卫生要求都跟不上,当时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所以,我想生活用纸的部分主要会随着我们对生活的要求逐步提升。在现在这种条件下,回归到无纸世界的话,我们的水可能会用得更多,如果没有纸,大家不会再回归到竹签和麦秆,可能会用水做一些处理。所以,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再回归到无纸世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会非常大。
主持人:现在我们都在强调环保,接下来我们请教一下环保部的别涛副司长,您觉得纸会消失吗?
别涛:我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对纸的未来是很乐观的,中国纸有一千多年没有消亡,到今天为止它的品质在升级,我们对纸的用途结构发生了变化,他们两位一个说到了生活用纸,一个说到了文化用纸,我觉得这些方面他们的品质都在提升。尤其是印刷纸载体的部分,我是乐观的。现在我们看纸质书少一些了,但我们拿到一个印刷精美的书也会很欣喜,现在很多印刷公司做了很多很精美的产品,那种装璜和设计是电子产品不能替代的。我们拿出一个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阅读是有便利之处,但纸质阅读之雅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作为一个消费者是很看好的。
说到纸的未来,我觉得有必要说到节俭意识,我们没有像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那么丰富的纸的资源,但我们节俭的风气令人担忧。包括我们的办公用纸,过于浪费,所以,希望大家提高节俭意识,中国的资源少,所以,未富先奢,带来的这种浪费是令人担忧的。
赵伟:目前能叫出名字的纸张产品,有人统计过有5000多种,有人说6000多种,我们中国能叫出名字的产品不到700种。很多的概念不是单纯停留在包装上,纸张系统,还有很多物体大家习以为常的,实际上我们很多的工业时时刻刻离不开纸,比如钞票。
所以,这个问题如果大家把它放到整个行业和社会来看纸不会消亡的。可能大家有一些新事物,比如说IT的问题、多媒体问题,可能对平面媒体会有影响,但印刷纸在我们纸行业只占不到40%,很多的东西大家平常可能接触不到,所以,我们并没有想到。
孙健:几年前我在欧洲考察时,曾经问过一家造纸企业,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造纸业的发展会不会有影响?他们的结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调查,网络发展和造纸发展是同步的。
我国的造纸工业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现在人均纸消耗量达到了74公斤,自己和自己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发达国家高的已经达到了人均400公斤,差距还是很大的。当然随着办公无纸化,办公用纸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是生活用纸在某种程度上还会有所增加,也会不断的开拓市场。比如我们现在洗手完了用纸擦手,吃饭后用嘴擦嘴,纸作为基础材料有它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些领域计算机能取代,有些领域取代不了。随着下一步个性化的发展,对纸的需求,特别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提高,温饱解决了,人的档次提高了以后,对艺术和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这方面都离不开纸。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纸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而且会越来越升级,对造纸业同样如此。
对话嘉宾:
马志明金东纸业总经理
徐锡土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伟中国造纸协会副理事长
别涛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孙健国家*与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