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13年纸媒在退市和转型之间的游离
- 2013-12-24 14:12:191384
新闻本义就是“新”,重点也在于“新”,所以立足于网络的新媒体将这个优势发挥到了。也正是因为这个,纸媒的市场进入滑铁卢。新媒体无论从内容本身和内容传播的路径、渠道,纸媒已经全面落后。这就仿佛是扼制住了纸媒的咽喉,剩下的发展前景十分堪忧。
纸媒的成本结构中,大的支出就是印刷和发行,绝大部分的都市媒体,印刷和发行都是亏钱大户。一线城市的都市报,一年拿出几千万来补贴印刷发行部门的亏损是常事。即使近两年,纸张价格因为需求的减弱略有下降,但是印刷发行的成本支出依然巨大。由于纸媒的新媒体产品几无成功的案例,所以,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依靠纸媒广告。
新媒体的广告收入在很多纸媒中,甚至还不上版权收入。再具体点,一个影响力较大的一线城市纸媒的版权收入大概在500万左右(主要来源为新浪、网易、腾讯等门户)。也就是说,大多数纸媒的新媒体的收入只有区区百万。个别纸媒的网站收入号称有千万,或者数千万。抛开其中的水分不说,其投入也是远超过其收入。举个案例,上海量较大的纸媒网站年收入超过两千万,但他们的年投入达到三千万,一年仍要亏损千万。这家网站的运作已经非常接近国外一些纸媒转型的运营方法,内容完全独立采编,广告运营也是完全独立于报业集团的运营团队。但几年的摸索,影响力做上去了,就是迟迟未见到盈利,投入越大,增加的收入却没有大幅增加,于是亏损越大。
可见,纸媒的亏损程度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不断严重化。所以很多纸媒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纷纷退市,也有的直接转型投入数字印刷的怀抱。比如,4月12日,在德国曾与德新社齐名的德国通讯社(DAPD),因资不抵债提请破产保护,并宣布从当天起正式停止全部新闻发稿业务;4月23日,同样在德国已创刊25年的女性杂志《more!》停刊,该刊以《PositionoftheWeek》专栏而闻名,但去年下半年的平均发行量为9.2459万份,相较于2000年的30万份和2007年的20万份大福下滑;英国有着158年历史的《利物浦邮报》,随着发行量不断下降,于12月19日停刊。
停止,并不代表消失。2013年,也有一些媒体只是止步于印刷世界,却没有停下电子化的脚步。3月19日,好莱坞刊物《综艺报》在不间断出版近80年和发行两万期之后宣布停刊。今后,该刊只发行网络版,以适应读者欣赏口味的变化和顺应网络媒体报道。5月初,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英国女性杂志《EasyLiving》,在创刊8年后步入完全网络化阶段。《EasyLiving》位于销量曲线高点是2007年的20万份,低点是今年3月的15万份。据英国报刊发行*的新数据显示,《EasyLiving》严重下滑的订阅量占据了其今年3月超过1/3的净平均发行量。只有3.033万份拷贝版被送到报刊亭,标价3.7英镑。
与全情投入在线阅读相反的是,《旧金山纪事报》在试水“付费墙”4个月后宣布取缔自己今年3月建立的“付费墙”。显然,“付费墙”对该报没有产生期望的效果。同样没有达到期望效果的,或许还有美国时事杂志《新闻周刊》,在退出纸媒市场一年多后,该刊计划于2014年年初再次付梓回归传统纸媒市场,新版纸质《新闻周刊》预计明年1月或2月面世。总编辑将之定位于类似英国杂志《经济学家》,是对在线注册用户的“奖励”。
回顾2013年的媒体,在退市和转型之间的游离成为主要的状态。有的媒体停了印刷版全情投入在线阅读,有的媒体转战在线阅读之后又“收兵”回归传统印刷。一些老牌纸媒接二连三传出停刊的消息,令本已苦苦挣扎的报刊业雪上加霜,但相继投入网络电子化的怀抱,又让人看到这或许是另外一条路。所以悲观来看,纸媒面临的三种结局不外乎:,死亡;第二,半死不活,慢慢变成依靠宣传体制输血的僵尸;第三,就是彻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