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2013年印刷行业盘点之展会

2013-12-17 11:12:424312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机械网
  【ppzhan摘要】行业展会是行业经济的晴雨表,所以通过印刷行业展会举办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大致知道印刷行业发展的大致情况。那么2013年印刷行业展会又有什么看点呢?
  
  行业展会对于行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一个展会会联系量大、联系面广、联系效果好,因此展会可以向展会组织者、参展商、观众提供彼此联系和交流的机会。通常在短短几天有限的展会期间,参展商往往可以接触整个行业或市场的大部分客户,可能比登门拜访等其他常规方式一年甚至几年所接触的客户还多。展会参加者在专业展会上可以接触到行业主管部门*、本领域专家、现有客户、潜在客户、供应者、代理商、用户等与己相关的各种角色的人,其中不乏决策人物、关键人物,形成的人际联系质量高。所以只要有行业展会,而且举办的情况良好,企业一般都会参加。
  
  2013年印刷行业展会整体情况
  
  面对中国印刷业这个朝阳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涵盖了纸业、标签、包装等印刷业各领域的展览会届复一届,参展的印刷设备器材制造商及印刷服务商也是届复一届,但一届愈一届红火,一届愈一届人气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2013年印刷行业的展会却并不如此。人影萧索、规模缩小成为主旋律。
  
  2012年整体经济的发展确实给印刷行业的发展带了狂风暴雨。很多企业都在这场“灾难”中受伤了,所以很多展会举办的情况不理想。而在打印耗材行业则是有两个展会退出舞台。美国Recharger杂志旗下的两大展览会一个宣布停办,一个宣布2013年展会取消:拥有近20年历史的美国WorldExpo展览会宣布停办,2013年印度ReIndia展览会则取消。
  
  美国WorldExpo展览会曾经是世界早的、也是世界大的打印耗材展览会。作为打印耗材行业个专业展会,它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在WorldExpo近20年的历史里,*地推动了打印耗材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地区打印耗材行业展览会的发展,欧洲Remax展会,美国ITEX展会,珠海RemaxAsia展会等行业展会接踵而至。WorldExpo的终结并不是偶然,早在2012年就已显现出端倪:从展出面积、参展商数量、参观观众数量等方面来衡量,2012年WorldExpo展会的规模明显小于2011年。
  
  此外,作为世界大印刷市场举行的规模大、范围广的性展会的美国印刷及纸品加工技术展也是规模不断缩小而且现场亮点也乏善可陈。
  
  近年来,美国芝加哥印刷展的举办情况是一年不如一年:展览规模越来越小,从初的8个馆缩到4年前的4个馆,今年仅剩1个馆;传统印刷设备供应商几乎全线退出展会,较少的交易量与相对昂贵的参展费用,逼得供应商们选择了退出;缺少让人眼睛一亮的新品推出,即便有些许亮点,也都是在去年德鲁巴印刷展或今年5月的北京印刷展上亮相过的;参观者减少,展会的影响力在削弱。
  
  参展商规模与新产品发布是考量展会是否取得成功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次展会恰恰在这两点上乏善可陈。所有的传统印刷设备供应商几乎都未携迄今使用量大的胶版印刷机参展。参展的性公司都以美国机构为代表,没有像以往一样从各国抽调大批工作人员以应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参观者。
  
  2013年印刷行业展会的特例
  
  综上所述印刷行业的展会在2013年注定是沉寂的一年,但是在这个寂静谷中却有一个声音响彻云霄,人声鼎沸,那就是北印展。从初的8个展馆12万平方米,到后的19个展馆16万平方米;从预计的12万观众,到终的超过18万观众……被寄予厚望的ChinaPrint2013,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少从主办方和参展商的角度看是这样的。ChinaPrint2013展览会上,一系列的产品,引爆了印刷企业的采购热情。无论是胶印还是数码印刷,无论是印前还是印后,无论是软件还是耗材,几乎所有的参展商,在ChinaPrint2013展览会期间,都赚了个钵满盆满,收获了大笔的订单。
  
  国外展会的没落,中国展会的崛起是不是正象征着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4年一度循环举办的德国(Drupa)、美国(Print)、英国(Ipex)、日本(Igas)印刷展,除了德鲁巴之外几乎都已沦为地区性展览,明年在伦敦举办的印刷展或将更为寒酸;展会期间缺乏配套举行的专题讲座与论坛,对行业为关注的发展趋势关注不够。
  
  传统印刷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两重天。前者因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与数字印刷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传统印刷的不景气;后者却因中产阶层的不断崛起,对传统印刷的需求在继续增长。中国的情况大概处于两者之间,传统印刷既有受出口影响,产能大于市场需求、设备利用率持续下滑的一面,也有数字印刷业务领域没有进一步突破、发展速度不快的一面,加之中小印刷企业面对同行竞争,依然崇尚以新设备吸引客户的传统做法,所以尽管设备利用率不足,但购买设备的热情却依然高涨。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应该引起反思。

上一篇:古老印刷术打造图书市场 图书成为品或成现实

下一篇:嵌入式可变数字融合印刷技术助力纸媒转型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