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中国市场对3D打印的反应“窥探”

2013-07-03 10:07:35774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机械网
  【ppzhan摘要】昨天,一家智利公司表示已经顺利实现通过脑电波进行3D打印,这个消息一出就直接让3D打印概念股集体上涨,板块整体涨幅达2.73%,大幅跑赢上证指数。通过这个晴雨表,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市场对于3D的关注,但是这是狂热还是真的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呢?结论尚不可知,但是我们不妨看看现在中国市场的反应。
  
  3D打印已经从一个可望不可及的高度推广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词,从只可以通过电影观赏到展会现场的观摩,人们对于3D打印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方面,而是想办法的融入这个发展趋势中。在我国,现在比较通用的模式是“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科研人员负责技术的研发,企业承接过来进行市场推广,但是综合各方面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3D打印行业并没有实现盈利。
  
  作为国内批涉足3D打印业务的公司之一,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至今亏损年份多过盈利年份。总经理周建国表示大部分同行生存都很艰难。紫金立德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连宁也坦言,“我们目前的现金流和资金结构仅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但若要扩大规模、新增投资或回收前期投资成本,基本上不可能。紫金立德被视作国内规模大的3D打印公司,也是涉足该项技术商业化应用广泛的企业。但是面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大家仍然不想放弃,不说强撑着,但是生存压力确实不小。
  
  亏损现实:主要靠出口
  

  滨湖机电简单的陈列柜上,摆放着用尼龙材料打印出来的水杯、造型独特的碗,以及将来可以用来打印的披肩。在公司厂房里,3D打印机被放置在空调间内,“每打印一层,机器就会自动往上堆积一层,逐层叠加。一个约8厘米高的杯子,需要花5个小时打印。”公司员工介绍道。
  
  滨湖机电的历史始于1991年,彼时,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机械制造专家黄树槐借助学校力量,租赁了华中科技大学一块1400平方米的厂房,创办了国内批3D打印企业,其主打产品是薄材料叠层快速成型系统。
  
  “从1994年产品开始应用到商业化领域,至今,公司已累计销售各类规格机器200多台。”周建国介绍,公司3D打印产品包括lom、LSA、SLS、SLM四种,原料分别使用纸、液态材料、尼龙塑料陶瓷等粉末和金属材料进行打印。然而,公司至今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2012年,营收700多万元,亏损300多万元。
  
  从科研院校延伸向商业化市场,是当前中国主流的3D打印企业模式。“一批有技术的人才,将其科研成果商业化应用,开始市场化运作。”连宁指出。
  
  他所代表的是新兴3D打印企业。2007年,连宁携其团队掌舵南京紫金立德,该公司由传统打印机企业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与以色列Solidimension公司合资建立,专业生产桌面式三维立体打印机。
  
  但其产能一直处于不饱和状态。“公司设计的年产能为2万台,但实际产出仅1000多台。”连宁,产品在国内还基本没市场,主要靠出口欧美,内销和出口的比例为1∶9。
  
  而面对国外更强大的竞争者,紫金立德寻找的市场定位是中等偏下的产品,应用领域分别为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和生物医疗领域,各自占比4∶4∶1。
  
  “创业4年后,也就是到2011年,公司才开始实现销售收入,至今现金流也只能支撑公司正常运转。”连宁感叹。
  
  成本巨大:市场规模不足
  
  “在我国,3D打印业务的商业化运用已有近30年,但大都应用在工业领域,发展速度十分缓慢。”颜永年指出,直到近3年来,行业发展才开始提速。
  
  到目前为止,国内从事3D打印生产、服务、工艺等业务的企业估计还不到100家,其中,有核心技术的只有20-30家,而去年的市场规模也不到1亿美元。除了部分完全市场化的企业盈利能力尚可外,另外的企业生存环境艰难。
  
  3D打印可降低约50%的制造费用,缩短70%的加工周期,并能将复杂制造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这是其被看好的理由。
  
  “但跟其他行业不同,3D打印的商业模式中,更考验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小批量生产能力。”周建国向记者解释:企业研发出新的设备后,可能一年卖不了几台、投入资金尚未回笼,就有新客户提出个性化要求。公司需再度投入更多经费进行新品开发,如此一来,资金压力凸显。
  
  “比如说去年,滨湖机电投入200万资金开发了一种新产品,但当年公司总营收也只有700多万元,新品研发成本巨大,自然影响公司业绩。”他说。
  
  紫金立德的技术初期是从国外引进,公司创立时陆续投入的3000多万美金中,有750万美金用于支付技术费用。连宁指出:“目前,我们基本完全掌握这些技术,但市场需求量尚未完全释放。”
  
  颜永年也认为,适合3D打印企业生存的土壤,应该是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即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且全民在教育、动漫、艺术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增强后,才能让3D打印技术的市场范围扩大。
  
  但与从业者初的寂寞相比,如今的3D打印行业毕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市场需求也正在放大。
  
  “我们的感觉很明显。”周建国举例道,有香港理工大学想与其合作打印房子,还有客户想找他们打印巧克力,甚至一些航天航空领域方面的需求量也开始加大。公司已计划在武汉再拿一块地,扩大生产规模。连宁也认为,今年行业增幅可达20%-30%。
  
  “经过去年和国内的炒作,当前的中国3D打印市场已被催热。”连宁介绍,随着SDM(形状沉积成型)技术变成开放式,从业者只需订购全套零部件进行拼装,就可从事3D打印业务。这拉低了行业准入门槛,自去年下半年来,有不少民间资本涌入3D打印行业。目前,国内大多数3D打印企业都与风投接触过,紫金立德所接触的就不下几十家。
  
  不过,资本追逐的是快钱。“2010年年初,欧洲一台小型打印机售价一般在2.5万欧元左右,行业毛利率约在50%左右。但如今,很多设备降价至1万多欧元,行业毛利降至20%左右。”连宁表示,“因此,当这批资本赚一笔后,今年以来又逐步从市场上退出了。”
  
  周建国反思道:滨湖机电开拓市场的方式相对传统,主要靠参加行业会议、人际推广为主,但今年来实施效果不够理想。目前,受限于资金压力,公司接到订单后得等到客户缴纳定金后再购买材料、生产、出货等,交货周期一般达到4个月以上。“如果合理解决资金,公司开拓制件业务后,市场前景更广。”他说。
  
  连宁则认为,目前困扰3D打印企业的因素,还包括打印材料的限制。“未来市场需求会更多元化,会涉及民众工作、生活各个方面所需要的材料。但目前,专业从事材料研发的企业并不多,经常遇到材料供应商的困难。且数据获取也是3D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但目前这方面的市场基本也没形成。”

上一篇:食品包装材料安全问题亟需建立完善监管体系

下一篇:找准定位细算账 数码印刷引进要慎重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