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曼罗兰*印刷机在厦门正式投产

2013-06-26 08:06:221654
来源:搜狐网
       【ppzhan摘要】据悉,日报报业集团为提高竞争力,斥巨资引进世界的报纸印刷机---曼罗兰GEOMAN高速卷筒纸报纸印刷机,并于近日在厦门正式投产。

        昨天,德国曼罗兰公司生产的GEOMAN高速卷筒纸报纸印刷生产线,在厦门正式投产。

       为了做大做强海峡导报,提升报纸品质,提高发行时效,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斥资5000万元,引进世界的报纸印刷机。

       该生产线由2个双幅双倍径印刷塔和1个报头组成,高速度可达到每小时30万对开张。印刷塔带翻转机构,可实现多种纸路走纸方式。 这种大滚筒、双幅双倍径报纸印刷机,在福建省是首台。目前也只在国内大型报业集团才有使用,比如*、解放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先后在福州、厦门、泉州这三个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成立印刷厂。“这台的设备,放在位于厦门的印刷厂,主要用于服务海峡导报。该设备的投用,不但大大提高公司的印刷产能,也为海峡导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印刷后援助力。”福建日报闽南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蔡欣明说。

      2013年1月该设备运抵厦门,2月中旬起进行设备现场安装调试。昨天,随着导报改版,这条生产线正式投产。海峡导报也从此进入全彩时代。现场12米高印刷机印报像织布 

     昨天凌晨1点多,翔安,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区。 福建日报闽南印务中心,印刷厂内,灯火通明,机器轰鸣。 印刷厂共有4层。底层放着自动供纸机,往上面的印刷机输送报纸。这一层堆满了一大筒一大筒的新闻纸,一筒就有1.1吨重。每天,海峡导报要印刷掉26筒新闻纸。 往上一层是计算机操作台,而三层、四层便是印刷部。这台德国的新设备,上下延伸了四层,有12米高。

      深夜一两点,外面安静得只剩虫鸣蛙叫,屋内的人却忙碌到大汗淋漓。 照排人员正精心编排版面,出片人员正操控高科技CTP设备,输出一块块合格PS版,机台人员将检查过的PS版小心翼翼装上机台。刹那间,隆隆机台在通明的车间飞转。操作人员不断调整着墨色、速度,一张张报纸从印刷机中带着油墨的香味涌出…… 

     有位工程师调侃,称这台德国的世界印刷机为“织布机”。站在这个大家伙前,你的确会诧异,这真的更像“织布机”,巨大的新闻纸在这台机器上高速运转,速度快得就像是一层正彩染的布。不过,等到堆叠机出报口200份一捆的报纸“乖乖”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便真切感受到,原来是在印报。

        花絮18个集装箱海上漂了一个多月 

     一台印刷机,从德国,漂洋过海来到厦门印报纸,可真不容易。 这个大家伙,德国原装进口,有200吨重,所有设备、零部件装了满满18个集装箱。去年底,这18个集装箱从德国港口装船,在海上漂啊漂,足足走了一个多月才运抵厦门港。5000万元的印刷机,这一路走来,运费、保险也没少花。 运抵厦门港后,再搬来印刷厂,也没那么简单。 雇了18个集装箱车,组个车队一车接着一车往翔安运。运到了印刷厂,还得把这些大家伙搬到厂房二楼。

      要怎么搬?请来专业吊装印刷机的公司,先在楼外侧搭个平台,有两层楼那么高。然后铺上钢板,把这些设备吊装上去,慢慢挪进厂房。 据了解,全新的印刷设备从今年2月开始安装、调试,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直到5月底才开始试生产。

       20多位国内外专家抱团来 

     德国原装进口的印刷设备,不仅送货上门,还配备一个型的专家团。据悉,为了这台印刷设备,前前后后动用了20多位国内外专家。

      蔡欣明说,首批专家团是今年初和印刷设备一起来到厦门的。专家团里有十余位相关专业的欧洲工程师,有来自德国的,也有来自英国的。他们中有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其中不乏博士。

      他们和设备一起,漂洋过海来到厦门,一住就是两三个月,对机器进行综合调试。 据了解,除了外国的专家团外,德国厂商驻中国办事处也派出了四五位中方工程师协助安装、调试。

      特写一份报纸的诞生记

      从记者采访到成稿,从编辑修改到编版,再传到印刷厂,再到凌晨数小时紧张忙碌地印刷,然后从晨曦中的送报车,到发行站争分夺秒地分发……可以说,一张报纸的诞生,是一群新闻人24小时不间断接力的结果。

      今天,让我们来告诉你,一份报纸的诞生记。 福建日报闽南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新厂,在翔安——厦门火炬高新技术翔安产业区。一线记者将稿子提交给编辑,版面采编好后,通过卫星或者网络,从位于岛内的报社传到岛外印刷厂。这时,多半已入夜。

      印刷厂接收到版面后,开始组版。“传过来的是8开版面,我们要把这些版面组合成对开。”组版人员说。 接下来是计算机制版。“以前制版,要用胶片拼,很麻烦,8开大小的胶片要一张一张拼起来,印一份报纸要用几百张胶片。”蔡欣明说,用计算机直接制版免去了胶片这一中间媒介,省了两个环节,减少了中间过程的质量损耗和材料消耗。 把制好的版装在机器上,就可以开始印刷了。不过,印好的版面,也没那么容易过关,还要接受抽样检查。工人每隔一两分钟,就会随机抽取一份,进行色彩比对等检查。

      后,报纸被扎成一捆一捆,成品装车。每天中型送报车也得装上十几车。      发行员接下了后一棒,他们将报纸派发到每个订户手里时,还油墨飘香。

      设备大揭秘关键词一:相当于7系宝马,全省首台

      这台印刷设备,很,是全省首台。 究竟有多?蔡欣明给导报记者举了一个很贴切的例子。蔡欣明说,在印刷行业,有两大的印刷机品牌,分别为德国高宝和德国曼罗兰。如果用汽车来比喻,高宝相当于S型奔驰,而曼罗兰相当于7系的宝马。“曼罗兰这个品牌的印刷机,在市场的占有率更高,这好比汽车的保有量。”蔡欣明说。

       关键词二:高速1小时可印7.5万份报纸 

     高速卷筒纸报纸印刷生产线,单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这台设备“牛逼”之处就在于——速度很快。到底有多快?一次可印32版全彩,1小时可以印刷7.5万份报纸。 蔡欣明说,这台印刷设备大特点就是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适应多版面、大批量印刷。

      关键词三:水墨很均匀,套色很准确

      全新的印刷技术,让版面的度也更高了。 蔡欣明介绍,新设备印刷的版面平整、水墨均匀、色彩鲜艳、套色准确。“印品质量,也就是报纸的印刷质量是超国标水平的,套色的误差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蔡欣明说,以前分叠印刷,受灯光等各种影响,报纸的色彩可能会不尽相同。新的印刷设备,则一次性印好。

         新旧设备大PK速度PK:印刷速度快三四倍 

     新引进的德国原装进口印刷设备要5000万元,原有的北京人民机械厂生产的印刷设备,只要1000多万元。单单是价格,就差了好几倍。更主要的是印刷速度。 据介绍,原有的国产机器一般印四开16个版,多一次性只能印四开24个版,每小时印3.5万份。印刷一份64个版的报纸,往往需要三四条生产线同时开工,加足马力。“新的设备,一次就能印四开32版,每小时印7.5万份报纸。跟老机器比快三四倍。”蔡欣明说。

        效率PK: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

      这台新设备上线,需要人工操作的环节少了,但自动化程度更高。  蔡欣明说,以前一份报纸发行人员要插页三四次,几百号发行员每人要花一个多小时。现在插页全自动化。以64版为例,现在32版一叠,插页一次就够了,大大减少了发行人员的插页时间。

         保养PK:养护多出2小时 

        速度快了、效率高了,但设备保养的时间可是大大增加了。 新机器很娇贵,每天保养至少要3个小时。“机器大了,保养的部位也就多了,所有油墨都要擦干净,要三四个工人同时保养。”蔡欣明说。 据悉,以前旧机器的日常保养只要1小时左右

上一篇:北印学子在公益广告节上获得佳绩

下一篇:全自动颗粒包装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