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阜阳印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转变之路
- 2012-12-18 09:12:541094
调研报告同时指出,被誉为百亿粮仓、白酒之乡的阜阳,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酒类印刷包装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粗略估计,阜阳及其周边市场年需求份额可达30亿元,仅安徽金种子集团的印刷包装业务就超过一个亿。但阜阳印刷市场2/3的份额流失。其中,一部分被外地企业在阜开设分厂抢走,一部分被外地企业异地加工。
企业分布散乱、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发展后劲不足等,被业内认为是本地印刷产业未能做大的主要原因。如何摆脱“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让本地印刷企业分到更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各方关切的焦点,刷新印刷产业的传统格局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刷”新的产业
初提出印刷产业集群发展的,是阜阳市印刷产业协会,时任会长的申勇是安徽本色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其名片上还印有市印刷包装技术研究所所长、印刷工艺师等头衔。
申勇在温州印刷行业奋战十余年,亲眼见证了温州龙港1000多家中小印刷包装企业在分工协作后“家家有活干、天天有钱赚”的发展局面。他认为,阜阳印刷产业“竞争不如竞合”,走印刷包装产业联盟、产业集聚的共同发展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为此,申勇以印刷文化产业协会会长的身份提出了产业联盟、产业集聚和并购重组的印刷产业跨越发展的思路。在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上,申勇还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了《政策给力金融支持推进阜阳印刷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提案,市*在提案答复中表示,经过实地调研,“非常赞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至此,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成长性好、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色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打造特色经济版块,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成为行业发展共识。这种共识刷新了阜阳印刷业的发展思路。
未来的融合
从思想共识到实践行动,阜阳印刷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之路的实践新阶段,是以阜阳市印刷包装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为起点的。
相关资料显示,这个高规格规划谋建的印刷包装产业园的发展思路作出了如下划定:2012年到2013年,为产业园雏形形成阶段;2014年到2015年,为产业基地快速成长阶段;2016年到2020年,为产业园主导产业增强实力阶段。到2015年,印刷包装产业园区产值达50亿元,到2020年达到100亿元。
11月23日,省*为阜阳印刷包装产业园挂牌,标志着我市家省级印刷包装产业园正式诞生,规格的提升给产业园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产业园发展方兴未艾。
和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另外一种想法——并购重组,这个在业界也被部分企业所认知。按照设想,几个大的印刷文化企业可互相参股,组建新的公司,现有的公司作为子公司存在。
阜阳印刷产业的两大——金辉印务和本色印刷在这个问题上走出了步,两家公司开始洽谈并购重组方案,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重组上市。
申勇表示:“未来,维护阜阳印刷市场需求,需要阜阳印刷产业来造势、来,组建阜阳印刷文化产业联盟,形成产业价值链、横向协作链,实现产业内部联动融合,提升阜阳印刷文化企业整体竞争力。”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在“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部分,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文化产业已成支柱产业
据统计,2010年阜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36亿元(较上年增长24.58%),占全市GDP的5%;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阜阳市文化产业平均增速保持在24%以上;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46.73亿元,占GDP的5.48%,均位列全省第二名,增长率为29.48%。
我市对于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若干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若干意见》中明确,从2012年起,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文化强市建设专项资金和300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各县市区也出台了《文化强县(市、区)若干意见》及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文件,并且安排了文化强县(市、区)专项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下一步,我市将结合十八大精神,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重大项目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阜阳印刷包装、黄岗柳编、太和发艺品、阜南文具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同时,颍上县八里河、五里湖湿地公园、颍州西湖、颍泉生态园等文化旅游项目也将加快规划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