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播”或将代替“印刷”描述图文复制业
- 2012-11-26 10:11:491021
曾担任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的曾存训教授在其所著的《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一书中指出,几乎现代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或多或少地与印刷术的应用与传播有关。中国民主革命的孙中山先生在其《实业计划》中也强调:“据近世文明言,生活之物质原件共有五种,即衣、食、住、行及印刷也。”并说:“印刷为近世社会之一需求,人类非此无由进步。”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文化和信息的传播方式,是人类文化传承、信息传播*的开创性贡献,*地促进了文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科技发展至今,印刷早已摆脱其原有的生产方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科技时代。中国国家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院士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把印刷带进了计算机信息和激光技术时代;近年来,图文处理软件、CTP制版系统、数字印刷机、全自动印后加工设备的广泛应用宣告了数字化和自动化印刷时代的到来;目前,网络印刷、按需印刷、个性印刷、纳米印刷等名词已经不再仅仅是概念,而正逐步变成现实,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印刷正借助科技的力量走向以集成化、智能化、绿色环保为特征的科技新时代。
当前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媒体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广义上讲,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媒体作为专业术语出现于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现代印刷是一种典型的图文信息复制工艺,其中,油墨充当着色彩信息的载体,纸张充当着信息传播的媒介,而印刷则是完成载体与媒介结合的技术手段。就其本质而言,图文复制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属性是实现色彩信息从一到多的忠实复制,而复制的目的是为了图文信息的广泛传播。因此媒体,图文信息复制具有媒体与传播的典型特征。除此之外,当前图文信息复制与传统印刷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图文信息前期处理的方法和技术越来越多样化,且其在整个复制流程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决定了复制过程的成败。综上所述,科技时代的印刷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印刷术的技术范畴,大大拓宽了印刷专业的学科内涵和技术外延,“印刷”一词已不能再准确代言科技时代下图文复制业的技术特征了。
基于上述原因以及媒体传播本身的定义,很多学者和专家认为“媒体传播”比“印刷”更适合用于描述科技时代下图文复制业的技术特征。为了推动图文复制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使之更能符合新时期的行业特征政府政策及监管,国内外很多高校和企业都对其原来的名称或经营理念进行了更新。例如,近日在图文复制业享有盛名的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ochesterInstituteofTechnology)将其下设的印刷媒体学院(TheSchoolofPrintMedia)更名为媒体科学学院(TheSchoolofMediaSciences),更加突出媒体科学的特色;同样在业内有很高度的德国斯图加特印刷媒体专科学校更是直接把其校名更改为斯图加特媒体大学(StuttgartMediaUniversity),校名中不再包含“印刷”二字;国内院校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近日将其下设的“印刷工程系”更名为“媒体传播系”,北京印刷学院英文名则不包含“印刷”二字,而是译为“BeijingInstituteofGraphicCommunication”。此外,众多印刷企业也纷纷转型,向媒体传播方向靠拢。以大日本印刷为例,1982年前公司的定位是综合性印刷公司,2000年左右转型为信息传播服务公司,目前则发展成为以信息传播等为主业的大的印刷公司。
因此,印刷人应该拓展思路,放开思维,不能把自己仅仅局限于传统印刷圈内,早日树立大媒体传播概念,积极寻找科技时代下印刷发展的技术特征,做印刷科技的推行者和探路者,探索传统印刷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点,这才是当前印刷企业新的赢利点,也是今后印刷技术和印刷企业发展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