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舌尖”上的出版印刷热弥漫着山寨气息

2012-06-26 11:06:0188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ppzhan摘要】6月19日的央视《新闻联播》,用16秒钟报道了图书版《舌尖上的中国》。据内部人士称,此则消息经新闻联播播出后,出版方的电话被订货商打爆。图书订单已从原先的20万册剧增到现在的80万册。据悉,《舌尖上的中国》这部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制作的纪录片,自开播之时就受到出版界的关注。业内人士透露,有200多家出版机构通过各种渠道竞相争抢该书出版权,一时间出版业可谓人人言必谈“舌尖”。
  
  一部纪录片或者一本书,均不足以展现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舌尖”出版物的爆棚,一方面是因为在食品安全忌讳的迷茫中,公众好不容易寻找到一丝聊以慰藉的曙光;一方面则是因为出版物流行化的必然趋势。与此“相映生辉”的是,随着“舌尖”出版热潮的涌动,各路与“舌尖”牵强附会的出版物顿时充塞读者视野,让人一下子恍若回到“乔布斯热”和“林书豪热”的诸侯混战时代。
  
  可以肯定的是,这样一哄而上的做法,不太可能有效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反倒会因为过多过滥,透支饮食文化的底蕴,令公众失去对饮食文化的鉴别力。毫无疑问,这是属于出版业内的普遍现象,但折射的却是整个社会“山寨”文化不受约制的典型症候。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旦某种现象受到社会的关注或者肯定后,总会有众多挂羊头卖狗肉者立马蜂拥而至。
  
  对于“山寨”现象,因其对有解构功能,加之可以削弱消费成本,很容易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但“山寨”制造廉价、惠及社会的背后,往往又会因为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必要尊重和有效保护,导致社会原创力的走弱,终结果便是创新土壤的急速“风化”,埋头苦干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回报。这一现象不仅仅表现在电子产品,还有许多电视节目,也包括屡见不鲜的出版热,以及各地的“山寨版”建筑。
  
  诚然,“山寨”文化有其积极的一面,即有效集中民间智慧,解构,甚至可能有助于破除垄断。但“山寨”文化如果不加制约,我们追求的创新文化必然受到严厉侵蚀。某种意义上,各类“山寨”文化泛滥的背后,恰恰印证我们对原创力保护机制的缺失,至少是缺乏应有的力度。当我们为“山寨”产品的廉价沾沾自喜时不难发现,我们正在迷恋于一场肤浅文化的狂欢,就像是处于食物链的尾端却浑然不觉。
  
  毫无疑问,破除“山寨”文化的负面影响,就必须还原创力以必要的尊严。在这方面,我们既有必要大力借鉴市场的力量拓展影响力,同时,也有必要继续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尤其要以更多执法案例,让原创精神逐渐回归于社会膜拜对象的崇高领地。其实,无论是“舌尖”上的食品,还是“舌尖”上的出版物,都需要一种足够强大的公共力量,以便有效拱卫中华美食文化的传承弘扬。简而言之,越是热潮兴起之时,我们越有必要反思这背后有没有“山寨”文化的遗风。

上一篇:未来4年包装数码印刷市场将增至目前3倍

下一篇:中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约1.3万亿元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