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争相翻印老课本 民国童书复苏引热议
- 2012-05-10 09:05:071187
日前,记者来到天津图书大厦三层文化教育馆,看到民国童书摆满了一书架,包括《开明新编语文读本》《民国经典国语课》《民国语文》,等等。据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刚引进这批书时卖得非常火,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挑书,也有些成年人买回家收藏,但是卖了一段时间后销量开始下滑,近又开始回暖。记者看到,这类图书装帧十分考究,多数都采用了暗黄色的内页来增加厚重感和历史感。内容设计也较为用心,多为繁体字原文加简体字注释的方式,并配有当时的精美插图。
记者在书架前见到前来买书的大学生李同学。他对记者表示,自己对这类书非常感兴趣,会时不时来看看有没有新书上架。记者了解到,像他这样的成年人在老童书的读者中占了很大比重,其中多半看中了老课本古朴的装帧设计和蕴含的文化价值。
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回答了网友关心的问题。
记者:有网友认为,民国图书含有封建糟粕,不适宜当今儿童阅读。请问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俞晓群:谈民国时期的出版物,不得不提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德先生”“赛先生”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也包括出版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民国时期的出版物中不可避免地会含有一些不适合当今儿童阅读的内容,但只要我们认真筛选、整理,就能为孩子们提供健康有益的读物。我们推出民国儿童图书系列的态度是严肃的,特别注重发掘和延续的传统文化内涵。
记者:“民国儿童图书热”是否反映出目前儿童出版业的缺位?
俞晓群:我认为,历史和现在的东西不适合放在一起比较,老课本和现在的教材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民国版童书热”也并不意味着现代儿童出版业的缺位,现在的儿童教育和创作总体是好的,也出版了许多精品。不应该把民国时期的好东西扔掉,而应该充分挖掘整理,把那个时期的好作品呈现给今人。
记者:您怎么看待“儿童读老书”现象?
俞晓群:成年人可以读《红楼梦》《论语》《史记》这样的传统文化作品,为什么儿童就不能读呢?为当代儿童出版的传统文化读物,是文化的延续,不仅可以扩大孩子们的阅读视野,还能为目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