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站收费是大势所趋 但仍面临挑战
- 2012-03-05 09:03:001302
报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向互联网延伸,在为网民提供多年的免费信息后,享誉的新闻网站设立不同类型收费制,已是大势所趋。《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说,在免费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一些用户所习惯的情况下,新闻网站要开始收费,确实面临很大的挑战。
但他指出:“有品牌的新闻媒体,提供的不仅仅是俯拾皆是的信息,还包括的新闻、深度的分析和多元的产品。”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专攻媒体经济的教授詹姆斯·哈米尔顿(James Hamilton)也有同感。他日前受本报询问有关新闻网站建立收费制时说:“任何网站如果可以收费,是因为它所提供的资讯独树一帜。”
哈米尔顿指出,新闻网站应采取的收费制会根据付费读者市场的大小而定。其中,读者的喜好和读者群的地理分布是关键因素。《联合早报》旗下的联合早报网将在3月9日之后,先开始对新加坡的用户采取收费制。
虽然早报网设立于1995年,不过它设立收费制的措施是顺应近年来,国外报纸新闻网站一一设立收费制的趋势。《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早在2005年就在网上设立收费制,但不久后又取消。
数年之后,《纽约时报》又来一次大胆的尝试,于去年3月推出网上收费制。发行人小阿瑟·苏尔兹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 Junior)当时向读者表示:“这是重要的一步,希望大家可以认同它是一个对本报所进行的投资,是一个能够加强我们不论通过哪个媒介,都能向读者提供高水准新闻的投资。”在短短三周内,有10万名新订户加入《纽约时报》付费电子版阅读的行列,人数更在四个月内翻倍,达22万4000名。哈米尔顿认为,《纽约时报》的新闻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具有高质量、非常全面。”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则在1997年在网站上设立收费制,至今被公认为能够保留网络订户的成功例子之一。
规模较小的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晨报》(Dallas Morning News)则把地域因素考虑在收费制内。它向本地订户收取较高的费用,约每周7美元,而德州以外的订户因为收不到印刷版,只能网上阅读《晨报》内容,收费为每周2.31美元。
同时,有些报纸会在网上收费配套上,在不同读者群之间进行区分,向本地的读者群收取较高的费用。
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广告人报》(Honolulu Star-Adviser)在本岛收取每个月近10美元的费用,其他夏威夷岛屿收费为约5美元,美国大陆和国外用户则约2美元。
国外一些老牌报纸的网站已开始实行收费制,新加坡的用户反馈也显示他们愿意为有品质的网络新闻产品付费。
同属新加坡报业控股的《海峡时报》也已实行了网站收费制。
吴新迪说:“《联合早报》作为历史悠久的华文报,积极投资新媒体领域,借助新兴的科技平台提供综合、多选择的电子配套,包括网站、WebApp和PDFApp,让读者可以快速而方便地获取信息与观点。收费制将为更好的新闻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收费,路还很长
有专家指出,从技术上讲,国内的网站已做得很好,但仅有技术并不能保证在市场中盈利,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关键。互联网本身不是泡沫,本质上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应用。互联网开始收费,表明人们愈发关注的是互联网的应用价值。然而,联系到目前国内互联网发展的现实状况,收费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网站走向全面收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网民的观念改变尚需时间。自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信息共享的“规则”,很多人不假思索地认为网上信息资源的免费使用,就是共享。因此,网站决定开始收费,从感情上讲,总有人不能接受。克服网民的这种惯性思维,需要假以时日。所以,网站收费只能也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事实上,多数网站并没有一下子过渡到完全收费,而是采取前后有别的稳妥方案。其次,网站自身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改善也需要时间。收费服务要想在有限的市场中立足,比的就是后台技术和售后服务,很明显,收费服务商必须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更*的技术来准备收费服务,而目前要求网站改进服务质量的地方还有很多。再次,收费以后,怎么收等一系列的支付问题怎么解决还需要探索。这些决定了收费并不是收收那样容易,与它联系多的是目前网站无法回避的服务问题。
总之,互联网收费并非一试就灵,也不像有些人形容的那样是网站的救命稻草,从某种程度上说,收费并不是如意算盘,但网站收费迈出了转变互联网经营模式的重要一步。随着新的赢利领域不断出现,特别是宽带的快速发展,只要网站在内容以及信息提供等方面挖掘商业价值,提升服务水平,那么收费服务将带给网站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