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包装存在安全隐患
- 2011-12-21 11:12:431317
食品包装实际上相当于一种“隐形添加剂”,有害物质迁徙会直接威胁到食品,食品包装不安全难言食品安全,在我国,或许因为食品本身问题过多,有关方面还很难顾及食品包装、容器等质量安全问题。食品包装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即是不法厂家利益驱动的结果,也是我国监管存在漏洞的结果。
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在北京召开,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教授此间表示,“隐忧”是看不见的担心,和食品接触的包装等相关产品均可成为食品的隐形添加剂。目前很多食品安全事件是由食品包装等相关产品造成的。
如果*使用这类一次性塑料餐饮具,渗入食物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将可能导致消费者慢性中毒。
“隐忧”还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据介绍,这类餐具由于火灾隐患大、遇热易中毒、回收利用难、腐烂降解难和填埋焚烧难,被列为产业政策淘汰产品。但一些地方仍有企业在继续生产和销售。有的产品中加入有致癌作用的荧光增白剂掩盖杂质;有的加入有毒色母料把产品染成黄色,还堂而皇之地标上“可降解”字样蒙骗消费者;有的企业甚至大量使用从国外进口的废塑料生产。
一次性塑料餐饮具、食品用塑料袋、置物盘、食品包装材料及添加剂、纸杯、太空杯与婴儿奶瓶、PVC保鲜膜、PVC热收缩膜、奶制品包装袋、过度包装商品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食品包装行业“隐忧产品”。
在营口永生降解塑料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罡看来,“隐忧产品”中,食品包装材料及添加剂问题大,令人担忧。而且它的质量安全,还决定了食品用塑料袋的质量安全。
王罡告诉记者,塑料袋安全问题,应注意的是两个指标。一是残渣指数超标,二是铅超标。用二手回收料制成的塑料袋,99%残渣超标。而重金属超标,则是由助剂和填充物引起。
面对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先想到的常常是生产企业出现了问题,往往忽略了政策、标准、标识等的影响。
此间中国食品论坛发布了食品包装相关产品十个隐忧问题,政策、标准、监管、处罚等成了其中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政策执行不到位,违法生产、销售我行我素;标准滞后甚至缺失,企业生产和政府监管双困难;原材料选用不慎重,消费者健康未排*;添加剂检测仍困难,生产监管、取证难上难;水性、醇溶油墨市场推广难,致命苯类油墨仍风光;辅料质量控制不严;企业实际生产与许可证现场审核情况脱轨;包装标识未及时更新,注意事项不详细标注;过度包装禁而不止,违规企业难受处罚等。
董金狮表示,像食品包装这种消费者看不见或看不懂的行业,更需要相信“人在做,天在看。”行政许可是一种有效的监管方式,但从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的大背景来看,政府的干涉将越来越少。政府的责任在于设置规范标准、进行监管,但整个食品包装行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还得依靠行业的自律和竞争意识。这使行业协会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通过行业管理和市场优胜劣汰是未来行业竞争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