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纳利“进退”看印刷市场走向
- 2011-10-19 16:10:381551
作为大的印刷企业,美国印刷巨头当纳利近来颇不寂寞,重磅新闻不断,颇为令人瞩目:5月,宣布收购嵌入式电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索力克公司部分股权;6月,宣布将关闭多家位于美国的印刷工厂,收购世界上大的写作社区和社会出版平台Helium.com;8月,同意收购数字内容分销供应商LibreDigital,同期,当纳利(成都)印刷有限公司的招聘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不日即可开业。
印刷巨头的纵横捭阖看似令人眼花缭乱,稍加梳理却却可发现当纳利的“进”、“退”颇具章法:就美国业务而言,其“进”体现在数字出版和印刷电子等非传统印刷业务领域,“退”体现在传统印刷业务领域;就印刷业务而言,其“进”体现在中国市场,“退”体现在美国市场。
对于像当纳利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而言,其“进”、“退”通常都是基于对市场的深度研判,而非随意为之,因此从当纳利的“进退”之间或许可以看出印刷市场走向的一些端倪。
当纳利在不同区域、不同业务领域迥然相异的“进”、“退”选择,体现出了印刷因地、因时制宜的决策智慧。作为中国印刷人,在当纳利的“进退”之间,我们既要看到国内印刷市场仍然存在的可观增长空间,又要从美国印刷市场的快速变化中受到应有的启示,为随时可能不期而至的变化做好充分准备。
近年来,受数字、网络媒体的冲击,传统的书报刊和当纳利赖以起家的商业号簿印刷市场增长乏力已渐成业界共识,当纳利在美国市场的“壮士断臂”之举为此提供了新的“佐证”。当纳利于近期关闭的三家工厂均是其2007年以后斥资数亿美元收购的新成员,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由“进”到“退”,足见美国印刷市场形势变化之快和当纳利转型信念之坚决。反观当纳利近期收购的三家企业,有两家是致力于数字内容出版、销售的网络公司,这也基本可以反映业界对内容产业未来走向的研判。美国一位业内人士评价当纳利近期的举动说,当纳利的“商业模式发生了转变。整个印刷行业都在改变,我们需要做的是适应新的商业模式”
与在美国的战略收缩不同,当纳利在中国印刷市场仍表现了出较强的“扩张”愿望,成都工厂的建设即是好明证。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市场的独特性,虽然同样受到数字、网络媒体的冲击,但仰仗快速向前的城市化进程和不断增长的经济总量,中国的印刷市场仍有向上提升的空间。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印刷复制业总产值达到7700亿元,增幅十分可观。
尤其是前些年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相对表现出更加“诱人”的发展潜力,随着整个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步伐,不少原本立足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大型印刷企业纷纷“西进”建厂,当纳利自然不甘落后。自1993年初入中国,与深圳石化综合商社合资成立深圳当纳利旭日印刷有限公司至今,当纳利用18年时间追随中国印刷市场“阶梯式”成长的脚步,由南(广东)至东(上海),由东而北(北京),“落子”成都将终完成其在中国“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市场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