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2011-05-06 09:05:55158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内容提要】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我国印刷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整个新闻出版业中力争提前实现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关键时期。印刷业作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的主要载体实现形式之一,兼具文化产业和加工工业的双重属性,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部门。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我国印刷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整个新闻出版业中力争提前实现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1.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十一五”期间,我国印刷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有各类印刷企业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80万人。“十一五”末我国印刷总产值超过“十五”末的两倍,居第三位,我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
  
  2.产业布局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国构筑完成了依托粤港出口的珠三角、发挥综合实力的长三角和整合出版资源的环渤海三大印刷产业带,三大产业带的印刷总产值已占全国3/4以上。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梯次承接转移的格局也已形成。印刷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具备。
  
  3.高新技术应用广泛。“十一五”期间,多色、高速、自动、联动等*印装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得到了应用,数字印刷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发展迅猛,特别是国产技术设备的进步为我国印刷业的发展降低了成本,再加上国家对进口印刷设备继续给予了优惠政策扶持,大大提高了我国印刷业的现代化水平。
  
  4.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印刷业出口加工产值持续增长。民营投资印刷活跃,积极开拓外向型业务,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已经“走出去”。
  
  5.行政管理取得实效。“十一五”期间,印刷法规和标准得到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印刷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我国印刷业保持了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障了国家文化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我国印刷企业大的不强、小的不精,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尚未形成优势企业。全国年产值600亿元,占全国的14%,仅为企业产值的一半。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生产率较低,缺乏竞争力。
  
  2.自主创新能力后劲不足。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推行以来,印刷核心技术如直接制版、数字印刷等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而我国创新投入明显不足,研发缺乏积累,发展缺乏后劲。我国设备每年进口额16亿美元,而自主制造设备销售额只有150亿元人民币。
  
  3.新兴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印刷市场服务早已突破原有界限,新型业态如数字印刷、创意印刷和物流信息增值服务等发展迅猛。但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处于被动委托加工,缺乏自主开发。出口集中在港台转移的珠三角,增加较少。
  
  4.行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印刷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与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比例大大低于机械、电子等行业,技术工人和职业经理人普遍缺乏,管理基础薄弱,职业技能标准和资质认证体系尚不健全,制约了我国印刷业的发展。
  
  5.印刷管理信息化有待加强。“十一五”期间,一些印刷企业使用ERP、MIS等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印刷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但我国企业管理大部分还处在“手工”时代,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系统建设并不完善。我国印刷行政管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三)“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国印刷业发展面临形势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我国印刷业也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但2009年以来,金融危机给我国印刷业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面对不利影响,我国印刷业总体上经受住了考验,印刷业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所采取的种种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实现了逆势增长。2009年8月,*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中,印刷复制业被列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九大文化产业之一。这进一步明确了印刷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为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世界各国对印刷行业节能、降耗、减排、绿色、安全要求日渐提高。绿色印刷已经成为印刷业未来发展的主流,发展绿色印刷也已成为我国印刷业“十二五”发展的主攻方向。由于印刷业是我国新闻出版业中市场化程度高的部分,经过多年的竞争磨砺,在市场具有明显的比较成本优势,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在国内市场,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稳定与持续增长,都将为印刷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要抓住时机,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推行绿色印刷战略,加快印刷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整个印刷产业实现转型和升级。
  
  为建设新闻出版强国,印刷业应“先行一步”;同时,印刷业要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切实配套保障,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力争提前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印刷强国”的总体要求,采取综合措施,以加快印刷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管理服务,完善质量体系,营造和谐环境,引导整个印刷产业实施绿色环保战略转型,促进我国印刷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总体目标
  
  1.到“十二五”期末,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转变取得重大进展,争取在新闻出版业中提前实现强国目标。
  
  2.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保持同步。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印刷业总产值预计超过11000亿元人民币,成为第二印刷大国,使我国成为世界印刷中心。
  
  3.加快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建设步伐,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印刷企业。到“十二五”期末,产值超过50亿元的印刷企业有若干家,产值超过10亿元的印刷企业超过100家。
  
  4.以中小学教科书、政府采购产品和食品药品包装为重点,大力推动绿色印刷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力争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我国印刷企业总数的30%。
  
  5.以数字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CTP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为重点,在全行业推广数字化技术。到“十二五”期末,数字印刷产值占我国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整合优化产业布局
  
  建设“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加快培育优势印刷企业。继续完善印刷三大产业带建设。支持各地培育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不同印刷产业集群。
  
  (二)加快推进技术创新
  
  组织好“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重大工程”。重点支持喷墨数字印刷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同时,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印刷业,促进印刷业现代化。
  
  (三)引导产业绿色转型
  
  组织好“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建设工程”,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制定和完善绿色环保印刷标准,开展绿色环保印刷企业和印刷产品的认证,推进我国绿色环保印刷的发展。
  
  (四)完善提升管理服务
  
  修改完善印刷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建立和完善印刷行政执法报告制度,巩固印刷管理联动机制,加强对印刷企业的监管。推进印刷委托书联网管理,建立印刷业网上管理系统,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效能。
  
  四、保障措施
  
  (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引导整个印刷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由粗放经营向效益增长、由依靠资源扩张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促进印刷业向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加工服务三位一体的方向扩展,加快从被动加工型产业向主动服务型产业的转变。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综合印刷产业带的定位,引导重大项目向三大印刷产业带集中,提高集约化程度。鼓励中西部地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的特色产业群。
  
  (二)培育优势企业,提升竞争实力
  
  大力推进“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建设,发布实施《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管理办法》,鼓励具有*印制水平、经济规模和效益突出、有能力参与竞争的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挂牌成为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给予项目资金、产业政策和管理措施以及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评奖等方面的扶持,加快培育若干家产值超过50亿元和100家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优势印刷企业。引导技术创新型和相关产业链优势印刷企业成为示范企业。
  
  (三)构建环保体系,促进绿色发展
  
  制定和完善绿色印刷标准,开展绿色印刷认证,实施“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建设工程”,以中小学教科书、政府采购产品和食品药品包装为重点,积极协调环境保护、教育等有关行政部门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大力推进绿色印刷的实施。推动包装装潢印刷向减量化、重复使用、再循环和可降解(3R 1D)方向发展。指导“绿色环保印刷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低耗能绿色印刷设备和材料的研发,完善低端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机制。
  
  (四)依靠科技进步,引导产业转型
  
  鼓励应用数字、网络技术改造现有印刷业,促进印刷业现代化。加大印刷高新技术、装备以及*工艺的引进和开发力度。支持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采用多色高速、柔印、自动、联动等*技术,提高技术水平;支持建立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印刷电子商务系统,力争使印刷生产工艺和经营管理达到*水平。推进印刷*的认证工作,对*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扶持。
  
  (五)增强自主创新,实现持续发展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组织实施“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重大工程”,加快技术设备自主化研发,在数字印刷、直接制版、高速多色单张纸、卷筒纸胶印、凹印、柔印等关键技术和印刷新标准应用等方面要取得突破。推进印刷企业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挖掘新的价值增长点。推广使用自主开发的新工艺和新材料(如石头合成纸等)。引导国外大型印刷设备及原辅材料供应商在国内投资设厂,通过本土化生产逐步降低成本和售价。
  
  (六)拓展新兴市场,扩大交流合作
  
  挖掘文化市场消费潜力,引导培育印刷盈利新模式。拓展数字印刷、包装印刷、商业印刷企业服务范畴,重点发展个性化数字印刷、智能标签印刷以及纸、塑料等绿色环保产品包装印刷。稳定和拓展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市场,鼓励印刷企业“走出去”和开展外向型印刷业务,促进加工贸易印刷企业更大规模的发展。鼓励印刷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其他机构在国外建立第三方联络机构,协助国内印刷企业参与竞标。
  
  (七)规范市场秩序,提升管理服务
  
  修改完善《印刷业管理条例》及有关规章,增加年度核验、准入门槛、退出机制、质量监管和数字印刷经营活动监管的内容。建立和完善印刷行政执法报告制度,坚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强对印刷企业的监管,探索和总结印刷监管*机制。加强印刷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产业数据网上统计和汇总,改进管理手段,实现印刷委托书联网管理。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规范程序,减少环节,增强透明度,提高公信力。
  
  (八)完善质量体系,促进产品升级
  
  制定和完善印刷质量标准,形成较为完备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印刷产品监督检测方法和程序,逐步提高印刷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质量水平,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加强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继续做好“3.15”印刷质量监督检测活动和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参展图书印刷质量检测工作。建立印刷企业质量管理评价制度,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大质量检查力度,逐步淘汰质量管理不达标的企业。
  
  (九)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产业素质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加强对各种人才的系统化专业培训。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印刷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好印刷职业技能大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开发、流动机制,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环境。建立印刷行业资格认证体系,完善准入条件和制度,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十)加强协调指导,发挥协会作用
  
  加强对印刷协会、研究机构和其他行业组织的协调和指导。支持协会依照法律法规和自身章程,履行行业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发挥协会在产业发展、行业自律、标准制定、资质认证、培训、竞赛和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印刷研究机构在技术进步、市场研究和产业引导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印刷协会与上下游协会的联系。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壮大协会力量,促进行业自律,使协会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上一篇:2011包装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参评邀请函

下一篇:“产业链”创新协作 共赢标签行业未来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