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五年来印刷产业总产值达293亿元
- 2011-03-02 09:03:33662
他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市民的休闲娱乐消费的动力强劲,但大多都在外地消费了。可以说,东莞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好山好水都没得到充分的利用。
文化建设要突出惠民理念
李毓全说,省作出了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部署。东莞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应先行一步建设幸福东莞。幸福东莞不仅是物质生活上更加丰富,精神文化层面的满足也同样重要。
一直以来,东莞人对休闲旅游都有很大兴趣。一到休息日,大量的市民外出自驾游。虽然东莞本地旅游资源丰富,有105万亩的森林,还有100多家酒店,但由于没有系统地开发,场地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很多东莞人不大乐意留莞消费。
他说,东莞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突出文化惠民的理念,以文化建设的实效促进市民幸福指数的提高。要利用自身的资源,合理地保护和开发,满足市民的需要。
李毓全说:“基层*要把更多的好山好水留给公益设施来用,不能都用来开发房地产。”
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李毓全说,东莞有很多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大多都有动人的故事,是不可再造的。游客到了东莞,大多都到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威远炮台和沙角炮台等近代史文化遗址参观。
他认为,东莞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面做得不错,但缺乏开发利用,宣传力度不够。倘若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文物景点加以合理保护、开发并建设配套设施,这些景点将带着动人的故事走向全国以及世界。
因此,要积极打造近代史文化品牌,以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文化遗产资源为依托,建设中国近代史主题公园,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旅游胜地。同时,还要打造岭南文化品牌、新莞人文化品牌和制造业文化品牌。
李毓全说,各镇街可以多出文化项目申请资金,市里再根据项目的优劣落实扶持资金。
他说:“市里每年拿出10亿元建设文化名城不容易,我相信资金用好了是有事可做,有成绩可看。”
相关年要建近代史主题公园
“十二五”期间东莞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公共文化服务要初步达到全国水平,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一批体现东莞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奠定基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助东莞经济转型;建成具有岭南风格、东莞特色的一批文艺创作生产基地。
今年将筹建石排、谢岗和企石等基层图书馆分馆,完成镇街24小时自助图书馆借阅的全覆盖;推进南城篮球博物馆、中堂造纸博物馆、大岭山家具博物馆等产业类型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今年将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根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和评估标准,开展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名木古树的普查工作,划定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并健全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制度体系。
具体地说,今年要修缮保护鸦片战争遗址、虎门炮台,建设中国近代史主题公园,擦亮中国近代史开篇地的历史文化品牌;做好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洪仁玕避难遗迹、大岭山游击队税站等文化单位的抢救维修工作,加快可园“博西景苑”建设,联合旅游部门将重要的文物资源融入旅游路线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价值。
东莞还将通过现代化文化名城建设,探索培育,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极,助推经济转型。
■数字看成就文化设施基本齐备
“十一五”期间,东莞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的目标,先后投入70多亿元,建成了509个公共图书馆(室),30座博物馆,511个文化广场。文化设施占地总面积达281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16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市、镇和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东莞创作的音乐剧《蝶》荣获国家*文化大奖特别奖、韩国大邱音乐剧节特别奖,长篇小说《国家订单》获鲁迅文学奖,儿童文学作品集《公元前的桃花》获全国儿童文学奖,还有小品《局长家事》等一批作品获得了国家省级大奖。
经过摸底调查,东莞登录文物865处,其中新发现441处。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名录,19项入选省级名录,2人获选项目代表性继承人,10人获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5年来,东莞印刷产业总产值达293亿元,歌舞娱乐行业经营收入超过15亿元,电影票房收入达1.17亿元,展会、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也为文化产业聚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但是,东莞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文化形态与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文化产业总体实力不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不够,文艺精品创作水平不高,文化人才队伍有待加强等。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