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转制一年增长“双十亿”

2011-02-18 10:02:26933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展览网
  【内容提要】2010年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转企改制后正式运营的年。短短一年时间内,集团的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双双增长10亿元,均突破46亿元,比2006年集团组建之初的22亿元翻了一番;出版规模迅速扩大,年出书品种达3318种,比成立之初的1738种增长了近1倍;获奖图书、品牌图书和图书数量均创历史高水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内陆省份,出版产业实现了东部发展速度。
  
  2010年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转企改制后正式运营的年。短短一年时间内,集团的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双双增长10亿元,均突破46亿元,比2006年集团组建之初的22亿元翻了一番;出版规模迅速扩大,年出书品种达3318种,比成立之初的1738种增长了近1倍;获奖图书、品牌图书和图书数量均创历史高水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内陆省份,出版产业实现了东部发展速度。
  
  履职不久的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一年之内先后两次批示给予鼓励。山西省委常委、*长胡苏平深有感触地说,是改革激发了活力,是创新催生了业绩。
  
  机制转变:出版改革切中要害
  
  按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于2009年年底将原可以保留事业编制的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和山西画报社整体打包,16家事业单位全部转为企业。这一改革的力度之大,当时即走在了全国地方出版集团的前列。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也成为山西省全面完成转企任务的大型文化企业。
  
  转企改制首先要搞清“转”什么、怎么“转”。对此,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制定了“三步走”的改革路线图,即转企改制、股份制改造和融资上市。之所以分步走,是因为这三步的每个环节都是下一步的基础,前一步的工作如果不到位,股改、上市就无从谈起。
  
  单位转企和身份转换属于体制方面的改革,是“转壳”,而思想观念、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的转变属于内部机制转换,是“转核”。只有“壳”和“核”一起转,体制机制同步改革,出版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如果说前期的改革我们重点完成了出版单位的企业注册、建立董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人员身份转换等体制改革任务,那么进入后改制阶段,我们必须将改革的重心转移到与体制相配套的内部管理机制的创建上来,而不是仅仅挂个企业的牌子。”集团董事长齐峰的话,显示了以褪去行政色彩为主要目标的改革思路与决心。
  
  分类管理:管理创新敢为人先
  
  2010年,山西出版集团打破以往管理模式,在全国出版行业探索成员单位分类管理制度。集团以各成员单位上年度所经营和所占用的国有经营资产、上年度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以及自主产品销售规模、自主产品利润规模等指标为主要依据,按不同权重比率计算分值,按所得总分从高到低排序,依序分作若干等级进行区别管理。处于级别较高的一级子公司,所得到集团母公司的授权较多。
  
  据总经理王宇鸿介绍,试行分类管理,目的就是要加大对经营单位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大对发展效益显著的成员单位的奖励力度,鼓励其在短期内快速做强,以带动集团整体产业的发展。
  
  如果说分类管理收到了实效,那么大的成果在于彻底转变了经营单位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刺激了内部竞争,激发了整体活力。在集团整体发展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年在市场开拓上表现不俗,《世界名诗珍藏》、《名将粟裕珍闻录》等图书全国,一举改变了持续亏损的历史面貌。
  
  该社社长王灵善对此深有感触:“分类管理推行后,集团不再平均分配资源,而是根据企业对应的等级进行资源分配。这迫使我们转而注重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挖掘资源和有效利用资源,这无形中让我们找到了生存发展的路子。”
  
  被列为集团A类企业的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销售码洋达6亿元,创历史高水平。即将领到考核兑现奖励的教育社员工,无不满怀自豪与喜悦。该社“走出去”编辑室主任杨文欣慰地说:“转企后,感觉是越来越忙了。但看到忙中的收获,还是觉得忙点儿好。正所谓‘忙并快乐着’。”目前,集团内部创先争优蔚然成风,尤其是那些被评为C级和D级的企业,铆足了劲要更上一层楼。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观念深入人心。
  
  战略营销:出版品牌亮点频现
  
  出版业发展到今天,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在更高层面上表现为专业化水平的强弱和渠道建设的优劣。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产品建设道路,是绝大多数集团坚持的发展方向。而如何将这条路走实,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倾力打出“战略营销”这张牌。
  
  “我们必须将营销提升到整体战略层面,打破传统营销模式的职能疆界,整合企业内外所有资源,调动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有机融入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之中。由此来保证企业营销活动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齐峰这样阐释。
  
  调动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自然蕴藉着眼睛向外抢占资源、借力发展的意义,这对于地处内陆,资源、人才、技术相对匮乏的山西出版,无疑是快速做强的现实选择。2007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出版公司成立。自2008年开始,山西人民出版社在系统内探索开放式办社的经营模式,同北京几家文化公司在资源和发行方面的合作,2010年取得显著成绩。希望出版社与辽宁龙图文化公司联营组建的希望东北出版中心2010年挂牌,当年即创出3000万元的出版规模。外向资源与自身特色资源的互补、外围发行优势与自身成熟渠道的联手,使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在品牌建设方面实现了稳扎稳打,原创产品与品种猛增。
  
  2010年,《与农村党员谈心》、《中国话剧艺术通史》、《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评传》丛书、《构筑和谐》4种精品图书和两篇论文,荣获第三届中华出版物奖和论文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众多图书登上各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公司的力量》上市6个月,单本发行量突破25万册。《中间地带的革命》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奖”。《傅山书法全集》、《讲给孩子》系列、《历史:何以至此》、《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等图书被列为全国书。集团在社科文史、少儿、教育类细分市场方面已经进入*列,在晋商文化、旅游系列、外语类、中医武术类、围棋类、书法美术类等出版领域初步形成了强势板块。
  
  产业升级:出版转型方兴未艾
  
  2010年8月,山西新华物流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工程之一,集团早在成立之初即对全省信息化物流平台建设作出了具体规划,以改变资源分散、成本趋高的发行状况。物流中心的运营,可实现年流转图书音像制品30万种,年流转包件370万件,年经营规模达30亿元,成为覆盖全省乃至辐射周边省区的现代化出版物仓储和集散中心。
  
  “中心的建成,为推进全省出版物市场产品连锁经营奠定了基础。”山西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田文生说。据介绍,目前,连锁公司信息平台搭建基本完成,公司网站已经开通,自动化生产线已开始投入运行。按照转型发展思路,集团现代化印制平台——山西新华印业园区正在紧张施工,“绿色出版”理念将在这里投入试验。现代编辑出版平台——数字出版大厦也已完成立项,今年开工建设。
  
  “转型不仅仅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基础设施,更在于运用高科技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版物产品。”对于出版转型,齐峰有着清晰的认识。2010年,围绕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出版业务的提升,集团确立了数字出版五大工程。目前,数字出版中试基地已在集团所属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落成,近万种晋版图书被纳入数字出版数据库,新课程杂志社与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合作开发的《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目前市场上科目全、版本多的中小学教学课件,以《山西画报》为基础资源的图片新闻网和图片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十二五’期间,集团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朝着双百亿元方向努力……站在新的起点,集团的未来,鸿猷赫赫,前途似锦。”齐峰在2011的新年致辞中道出了这样的心声。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上一篇:浦东:印协新班子亮相 推进印刷业战略转型

下一篇:武陵都市报社印刷质量提高获突出贡献奖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