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印刷业内人士畅谈2011年 三个话题困扰印刷人

2011-02-10 09:02:031307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展览网
  【编者按】对许多印刷企业来说,已过去的2010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面对各种原材料的涨价以及新技术的冲击,印刷企业在应对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印刷业内人士对2011年的畅想,即使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印刷行业经营道路的探索和思考。
  
  话题一“如果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
  
  印刷专家杨方明供职于一家印刷设备器材供应服务机构,该机构为某外国品牌做代理。杨方明认为,现在国内骨干企业、大型民营企业购买外国设备多,国外设备技术*、质量稳定,这是吸引大型企业购买的重要原因。在购买*进设备里,其核心部件的利润厚,这些核心技术外国人是不会让中国人拿走的,因为在巨额的设备投资中,有很大一块是花在了购买关键部位的核心技术上。
  
  为高宝等国外品牌做代理的一家私营企业老总赵林告诉记者,他们主要做印机零配件供应,也做成套设备供应,相比成套设备交易,做印机零配件这块还不错。他说,国外向来会严格掌控设备的核心技术,他们卖设备其实就是卖核心技术,这一块利润丰厚。比如海德堡,他们会将生产逐步转移到中国,但其关键部位的零配件是不会拿到中国来做的。
  
  如果我国的印刷设备制造商掌握研发更多的*技术和设备,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市场定价权呢?以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为例,以前国外CTP进入中国,其昂贵的价格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一些企业研发并生产出了国产CTP产品后,其价格逐渐走低,国内中小型印刷企业也能买得起用得上。这一事实表明,只要有了国产CTP设备,才能迫使国外同类CTP设备价格降下来。正如北京中印周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俊民说的那样,如果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定价权仍会掌握在人家手里。
  
  话题二“不仅做印刷”
  
  曼罗兰公司原来有一个口号:“我们就是印刷。”然而,针对中国目前的市场大环境,如果印刷企业仅仅只做印刷,那只能让企业往窄路上走,更何谈提高印刷工价、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记者观察,谈提高印刷工价的,中小书刊印刷企业居多,大型企业、具有*、有独特经营模式的企业谈得较少。这就显示出大型、*的优势,他们有*的设备,有很好的研发团队,有市场营销能力,提高印刷工价早已经不在他们的议事日程。
  
  那么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书刊印刷企业,他们又实实在在面临着一种困境: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一位不愿具名的出版社人士告诉记者,在面对能够获得同等印刷质量和交货期的企业,哪个给的工价低,他们就会选择哪个,因为他们编辑也有成本压力。
  
  北京印刷行业*专家张立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版社为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要求印刷企业进一步缩短周期、提高质量、降低工价、升级服务。印刷企业为应对此变化,就要采取各种措施。”
  
  面对这样一个市场,有书报刊印刷企业的老总提出了一个口号:“不仅做印刷。”“不仅做印刷”,即指印刷企业要把一些附加的东西都容纳到服务中去,这样才能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突破单一的印刷业态。
  
  站在客户的立场,为客户着想,为他们的产品增加更多的附加值,已有企业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如企业内部增设研发部门、设计部门。浙江富康集团国贸部业务经理洪建军说,他们企业就有设计部门,产品走路线,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好档次高,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他们跟客户谈价格时,适当提高价格客户是能够接受的。
  
  当前,产品低价竞争时代已经过去,印刷企业应该很好地利用目前的一些迹象和趋势,应对这些变化,从被动适应变化,到逐步转变为主动创造变化。随着印刷市场的不断扩大,印刷企业要与客户和供应商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分享各自的创新成果,实现多方共赢。
  
  话题三“传统印刷如何应对数字印刷”
  
  据媒体报道,英国《每日邮报》1月10日报道,美国方言协会评出的2010年度词汇,竟然是个相当无趣的缩写词——“App”。它是“Application”的缩写,意思是“应用程序”。之所以由语言学家们组成的评审团终将票投给了“App”,是因为它能代表过去一年来人们生活中热衷的事——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如果把互联网、各种电子媒体、电子产品看做是对印刷业的“洪水猛兽”,那么如果将数字技术融入印刷又会如何呢?
  
  对于很多印刷人来说,如今已充分意识到数字印刷在快速发展当中,而且一定会持续扩大,未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现在的客户,都希望把交货期缩得越短越好。那么传统印刷如何赶上数字印刷?早在多年前,已有部分传统书报刊印企往商业印刷上靠,有了商业印刷以后,短版印刷有了需求,转而进军数码印刷就容易得多。伴随着技术发展,数字印刷成本将会随需求的上升而不断降低,到那时,数字印刷可以大大替代书报刊印刷,甚至一部分票据印刷。
  
  对于传统书刊印刷企业,有业内专家支招说:“我们要比他们更快,就需要在墨水和纸张方面都能达到要求。墨水快干,纸张在吸收度上保持良好的性能。”
  
  张立民表示,由于数字印刷本身的性价比还没有全面超越传统印刷,其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可以说目前还不到数字印刷的爆发期。但随着数字印刷设备研发的不断出新,换代的“大限”将逐步临近。他认为印刷企业适时、尽早并有分寸地涉水数字印刷,为终的换代预先热身、积累经验是上策。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上一篇:任玉成:北京印刷企业成功案例分析

下一篇:李易盘点中国数字出版四大痒处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