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盛行于温州民间的两种印刷工艺已消亡

2010-08-02 10:08:38992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展览网

【编者按】温州市连续公布四批非遗保护名录,两类盛行一时的印刷术却被遗忘,红花浸染和瓦版印刷作为温州特有的印刷工艺,现已逐步消亡。包装印刷展览网的记者收集了许多历史资料后发现,那些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项目,其实都蕴藏于民间。



红花,南方5-6月份开花,进入盛花期后,开始采收。红花满身有刺,可穿厚的牛仔服进田间采收,也可在清晨露水未干刺变软时采收。
  深受喜爱的红花浸染工艺

  在合成染料应用之前,红花一直是温州人普遍应用的植物染料,史称“温红处绿”,就是说,温州人喜欢用红花来染衣服。

  红花(Carthamus tinetorius L)又名社红花,既是染料,又是药物,(与鸢尾科植物藏红花不同)。《本草纲目》中说“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又说:“其花性温、味辛微苦,主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胎死腹中诸症。具有活血通经之功”。一般跌打损伤配方中也都有社红花。

  红花何时开始引种温州,史实无考,但大至不会早于明中叶。宋人描写温州风光的诗篇不少,野外有如此鲜红夺目的花田,诗人当不会视而不见。也有人说是郑和从海外引进,尚难确证。

  三四月间田野红花盛开,温州城中妇女多于此时用来濡染衣衫。孙同元《永嘉闻见录》:“三四月间妇女竞买红花,为渲染衣帛之用。”清人金璋《红花词》云:“三月花田紫翠攒,采花人怯曙光寒,一肩呼唤春红早,送入城中露未干。”《永嘉县志》收有潘宗耀《红花谣》七首,所写内容系“买、拣、研、染、涤、晒、试”七道加工红花的程序,颇为传神。郭钟岳《瓯江竹枝词》:“闺中底为养蚕忙?只磨红花不采桑,妒煞石榴裙子色,几家新染嫁衣裳”。可见妇女对红花的喜爱。

  红花染衣服在上世纪30年代还在应用,如今这种工艺已经消亡,可能已经无法还原历史真面目了。

  成本低廉的瓦版印刷术

  “瓦版”是指一种用泥土作模板印刷出来的读物,温州历代史志稗乘均未见记载,据说滥觞于晚清,直至解放前我市西山一带尚有人制作此类版式。其法以陶土、紫砂泥或高岭土晒干磨细过筛,加入做豆腐滤出来的废水,在石臼中捣烂后做成约5—8 厘米厚的片状版心,阴至八成干燥,再用桑皮纸墨书所需内容,反贴于版心泥坯上,用竹刀依字形或花纹刻出,然后放到土窑中烧结而成。印刷时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颜色如墨汁、红花液、赭黄土等加明矾、食盐等刷于版心上,上覆以纸用力按压即成。因此种印刷术成本极低,虽印刷质量远低于石印和铅字,但因其廉价,故得以在下层社会广泛流行。

  此类印刷品大多采用本地所产的竹纸(俗称“花张纸”)经染色后印刷,内容大致有: 时尚流行的滩黄、时调之类的民间小调,如《孟姜女过关》、《五更调》、《荡河船》之类;宗教宣传品如道教的各种符箓,灶神像、各种经文咒语、各寺庙的签诗,以及民间出版物如黄历等,是一种广泛流传而又非常廉价的大众媒介。

  1956年,*门曾开展“扫黄”运动,收缴上来的印刷品绝大多数是瓦版。笔者曾得到一张《摩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上面书有“民国廿四年”等字样,虽较石印品粗糙,但字体端正清晰,边缘无污染,可见那个时候温州尚有此种印刷术。

上一篇:后世博商机 温州印刷业产值过六亿

下一篇:北京居全国企业电子商务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