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容:曾经的包装界老大今退位
- 2010-06-13 14:06:331996
对于万容,目前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它的科技产业——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及相关衍生品类。甚至连万容人自己都慢慢忘掉了曾显赫国内市场的包装产业在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当记者致电万容总部前台,接线小姐不假思索就将电话转至了万容科技的总经办。
成立于1991年的万容包装从郴州桂东县的一个小作坊做起,先后经历了湘潭建厂,搬迁长沙,基地组建,扩张上海等一系列动作,曾被称为国内乳品包装领域的“老大”。
万容的佳话是曾以300余名员工的小公司,依靠生产乳品塑杯、包装袋、奶膜等不起眼的小产品,却硬是闯出了一个大市场——仅乳品塑杯年销售量就达2亿多只,一举跻身全国同名。被业界认定为隐形。
因为尝试了做冰棒棍的甜头,出身国有单位的明果英很自然将包装公司的初期业务锁定在了冷饮领域,进行冰棒包装的生产。由于当时国内包装业尚属起步期,仅有两家国有企业——广东牛奶公司和重庆第九塑料厂从事包装业务,万容以行业排行第三的身份加入其间,很快便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回报。而在利益影响下,1994年,万容的两位合伙人却相继与明果英提出了分家,面对资源的流失,一时间万容陷入了困境,巨大的资金难题摆在明果英的面前。
半年后,经过多方举措,终于一笔10万美金的资金从中国台湾打到明果英的账户。这笔支援形式的资金注入便是后来人们口中盛传万容属台资企业的渊源。
有了资金的保障,万容迅速购进薄膜与杯子生产设备。因为,明果英看准了国内悄然兴起的乳品市场,认为乳品包装将大有可为。
他的判断没错。自此一直到2005年间,我国乳品市场表现出了迅猛的发展态势,以每年20%的速度飞速前进,并且在这一期,国内诸多乳企如蒙牛等相继诞生。
此时的万容已经拥有了数十条生产线,业务范围也从初的冰棒包装扩展到了塑杯、薄膜、口杯等领域。开发的系列食品包装容器及软塑包装材料得到国内外乳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快餐连锁企业的青睐,成为了蒙牛、光明、新希望(9.38,0.00,0.00%)等国内乳品企业和肯德基、必胜客等快餐连锁企业的包装服务商。
上世纪末,利乐包进入中国市场,液态奶迅速走进中国大街小巷。而利乐包高昂的成本却一直是困扰众乳企的大问题。以250毫升左右的液态奶包装为例,“利乐包”约为0.4元/个;“利乐枕”的成本相对较低,约为0.3元/个。但几乎占到售价1/3的昂贵包装费对许多小企业来说仍是望而却步,并且引进利乐包装的包装机械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寻找新的降低成本的包装,仿佛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抓住商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思维创新”也不是许多企业一想就出来的。
自1998年开始,万容全力转入乳品包装服务领域后,深谙乳品行业的这一现状。明果英既然决定斥巨资引进德国设备,经过大量的人力投入,终于研制出可使牛奶在常温下保质期达到30-90天,250毫升包装成本仅为0.07元/个的万容包。
明果英希望靠着这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本低、保质期长、货架形象好、使用便利的“万容包”产品,打破乳品包装国外产品*的格局。
万容包一经推出,受到国内乳业的大为关注,甚至有人预言:“国外利乐,中国万容”。更有专家称:万容包将使中国液态乳走得更远。
然而,新品推出的喜悦过后,万容不得不面对销售这个实际问题。虽然众乳企被万容包质量相同却便宜的特点深深吸引,但真正引进万容包的却微乎其微。原因是此时利乐包作为好的乳品包装企业,几乎成了液态奶包装“安全、无菌、方便”的代表,加之利乐已经抢进了中国市场,在许多乳制品企业形成了一种品牌形象,占据中国大片江山。此外,众企业花大价钱引进了利乐包的包装生产线,而这些昂贵的设备却具有技术壁垒,是无法兼容其他包装材料,进行利乐包之外的其他包装线运作的。
于是问题似乎摆在了万容包的配套生产线上。提到这里,万容包装如今的负责人何明泉说:“一是由于当时国内设备生产商有限,其二,研制新的设备需要一笔庞大的前期投入,许多厂家满足于眼前的短期利益,不愿意做这种有风险的尝试。”当时他们也联系了两家合作商,但后来因诸多因素都不了了之。
面对生产设备这一无法跨越的因素,万容包一时处在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里。
包装行业普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原材料。在中国,原材料的采购渠道被中石油(10.69,0.06,0.56%)与中石化垄断,采购商没有谈价话语权,于是原材料的暴涨暴跌更加剧了这个行业的风险。而下游企业乳品竞争的逐渐加剧,以及金融危机后消费者对产品价格上涨的敏感,处在夹板层的包装业日子并不好过。
“2008年原材料高时涨至18000元/吨,低时每吨能跌至6000元。”何明泉介绍说,如此不稳定的价格,对这一行业们的市场的预测与把控能力提出了要求。
此外,包装业也属低门槛行业,个体小企业多,竞争不规范,如今行业内许多企业仍存在技术、设备参差不齐,企业粗放式管理等问题,加之政府相应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行业处在了无序竞争时期。于是,“担忧小行业的整体安全,一个企业出问题可能会波及整个行业。”是何明泉口中万容面临的另一困难。
时刻盯准市场,把握市场走向成为了一种“识时务”。
2008年底,万容又开辟另一业务领域——打包盒。并在北京合资建立生产线满足北方市场的需求。
随着打包盒的生产,万容慢慢打开了贸易的路子。2009年,万容出口美国塑料容器达100万美元,而今年仅两季度的出口额就超过了去年整年的成绩单。何明泉希望,通过贸易的日趋成熟,万容今后能有更多的原材料以及产品的进出口,实现公司向服务、流通领域的扩展。
2004年,在包装这一传统行业扎稳脚跟的万容,组建了新项目部,开始酝酿转型。2006年,以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及其相关品类为主营业务的万容科技应运而生。
如今万容拥有5个独立法人性质的子公司,三个业务板块:万容包装制造业、万容科技和以2009年9月注册成立的万容健康生活服务公司为代表的服务业态。
在利润空间不大的包装业奋战20年的万容,经历了许多苦雨与曲折,面对未来,服务板块将会是万容包装转型后的一个重心,而这又对万容的品牌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与万容而言,也许向前的路才刚刚开始。对于未来,在力抓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同时能否让万容包装重回行业大哥的舞台,对万容将是一种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