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湘鄂地区印刷工业发展调研报告

2009-11-18 10:11:34692
来源: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
 为引导印刷工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提出1996-2010年印刷工业发展指导意见,详细解读“印刷技术发展的28字方针”(以下简称28字方针)。通过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前两年发展规划地贯彻实施,证明28字方针高度概括了印刷工业发展的趋势,印刷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近年来,协会调研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先后组织调研了上述地区 ,对“28字方针”在印刷工业落实情况和取得的经验进行分析,从而推动印刷工业十一五规划后三年发展,并为2010-2020年印刷工业发展方向提供市场依据。以下是湘鄂地区调研小组的小结。

  一、湘鄂地区印刷工业调研过程

  2007年11月5-12日,协会组成的调研组调研了湖北和湖南两省。调研人员由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业组成,组成人员有谭俊峤(组长),组员有邱发奎、韩晓良、杜明芳(印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于富升(廊坊多元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调研过程中,协会王德茂常务理事长、北京印刷学院曲德森院长也参加了由省*、省印协、省轻工办、市印协和印刷企业参加的座谈会。

  在调研过程中,先后由省*、省印协、市印协组织,具有代表性的18家企业参加的两次座谈会。会议听取了省*、省印协、市印协*和与会企业的介绍。会后,先后参观烟盒包装印刷厂两家人物,书刊印刷厂2家(两家都有报纸印刷和商业印刷),印刷设备制造厂3家,有的组员还陪同协会和学校*考察了武汉大学和株洲工业大学等。

  整个调研工作涉及湖北武汉、荆门京山县、湖南长沙、邵阳、新邵等地区,不算北京往返的距离,汽车往复调研行程达1400多公里,在整个调研过程中,省印协、红金龙公司和多元电气公司在交通和住宿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

  二、湘鄂印刷工业发展概况

  1.湖北省情况

  湖北省印刷企业现有6260家,其中,出版印刷企业305家,包装装潢企业392家油墨,出版物专项(包括内部资料)企业79家,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1731家,复印、打字企业3747家,复制企业6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2006年印刷复制企业工业产值96.5亿元,在全国排在第10位,在中部6省排在第二位,占GDP1.5%左右,低于全国占2%、珠三角5%、长三角4.3%的水平。

  武汉市现有印刷企业900多家,年产值为40多亿元,其中有20多家企业经营效益良好,占GDP总量不到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湖南省情况

  2006年湖南省现有印刷企业4775家,比2005年减少7家。其中出版物、包装装潢、制版、排版和装订企业2192家,外商投资企业(13家裁员,投资总额2.78亿美元)、打印、复印企业2583家。2006年从业人数51789人,比2005年减少2840人。工业总产值63.4亿元,同比2005年增长10%,利润总额7.924亿美元,同比2005年增长10.24%。

  在调研中大族冠华,报纸印刷和书刊印刷受到电子媒体和互联网的强烈冲击将呈下降的趋势;书刊印刷受到印刷工价、教辅材料萎缩的影响也呈下降趋势;包装印刷业增长势头迅猛,印刷品外流的现象还在继续。

  

  三、湘鄂地区印刷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湘鄂地区印刷设备制造企业数量相对沿海地区较少,主要企业有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京山)、湖南新邵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新邵)、湖南多元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原湖南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多元)、长沙奥托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奥托)、湖南楚天印刷包装机械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楚天)等,这些设备制造企业年销售总额约为7亿元。

  2006年湖北京山的印刷包装设备销售额为6.1亿元,职工人数为2100人,下属三家企业,两家企业在湖北京山县,主要生产瓦楞纸板生产线、瓦楞纸印刷开槽机和印后加工设备,印后设备有全自动平压模切机、横切机、粘盒机等,生产制造设备包括日本大隈、中国台湾亚威门式加工中心多台,瓦楞辊槽加工磨床近十台,还有多台数控机床。另一家企业在武汉市,主要生产凹版印刷机(没有现场调研)。湖北京山是包装设备行业一家上市公司,每年生产三层、五层、七层瓦楞纸生产线200多条,是国内大的瓦楞纸生产线制造企业,每年出口瓦楞纸生产线30条左右,2006年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该企业有被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开发所设在武汉,拥有工程技术人员近100人,共申请11项,其中发明2项。该企业还多种经营,跨行业经营大米加工、蓄电池生产等产业,资产总额达到14亿元,工程技术人员500多人人物,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位的人50名。企业已经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和CE安全认证。

  2005年湖南新邵被香港巨天印务有限公司收购以后,企业的经营观念和经营状况发生很大变化,企业职工面貌焕然一新。2006年的销售额将达到6000万元,职工人数由1600人下降到380人,主要生产折页机的同时,近年来开发出层叠式柔版印刷机和书刊装订设备。今年香港老板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利用周末进行旅游和拓展培训,使企业职工凝聚力加强,收入水平提高,精神状态为之一新,产销量仍居同类产品的前列。为改变厂区环境面貌,在临近邵阳的开发区购置土地60多亩,准备建立新厂。目前,资金已经落实,开发施工设计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湖南多元占地23万平方米,现有职工300人。该企业原来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四家主要国有印刷设备制造企业之一,曾与北人、上海高斯、陕西北人齐名,在历*曾经创立过辉煌。因经营困难,于2003年被北京多元电气集团收购,仍然生产四开系列单张纸印刷机,使生产小印机的北京多元集团进入四开印刷机领域。收购以后,由于北京多元集团资本运营发展过快,在经济上遇到较大困难,造成发展处于停滞状态。2006年以来,由于在国外融资的成功,企业逐渐恢复元气,虽然没有达到收购前的水平,但四开系列产品开始生产,近企业的产品又出现在印刷设备展览会和相关媒体之中。

  因时间所限,没有调研长沙奥托和湖南楚天两家企业,据了解,长沙奥托企业建立时间不长,折页机产销量约200多台。湖南楚天是一家药盒包装设备制造企业,也生产折页机,年销售量约为30-40台。

  四、湘鄂两省28字方针实施状况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组合印刷,印刷业的骨干企业已经提前实现28字方针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两个省的新华印刷厂过去一直以书刊印刷为主,由于印刷工价低、书刊市场下降和企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效益不高,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企业在正确预测市场变化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始向新闻印刷、商业印刷领域拓展,引进卷筒纸报刊印刷机、商业卷筒纸印刷机及相应的辅助设备,进入报纸印刷和商业印刷市场,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如:湖北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教材印刷量虽占全省印刷量的60%,然而印刷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0%,从2001年调整产品结构以来,现在见到了效果。现在的主要产品有一般书刊(湖北大)、精装书刊、长江日报、网上购物杂志、黄页号簿(县级以下200多种)、样本等产品,这些新产品的销售额为:商业印刷年收入1000万元,报纸印刷年收入1000万元失业,企业年总收入达到8500万元,利润1769万元,净利润为1136万元,年增长速度达15%。

  湖南新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样在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活动,报纸、期刊、广告的印刷份额不断扩大,企业已经形成书刊印刷、商业印刷、报纸印刷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另外在防伪印刷、丝网印刷、包装印刷和数字水印等特种印刷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2007年预计销售额达到5.2%~5.3亿元,利润达到约800万元,基本与2006年持平。

  2.企业资本结构多样化

  两省的印刷和印刷设备制造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实现多样化科印报告,湖北新华印务有限公司2001年开始由出版总社和职工参股成立有限公司,2004年政企分开按上市企业筹划进行股份制改造,新华厂收购职工股份,转化职工国有身份,成立印务公司(新华厂控股60%,出版公司控股20%,长江日报控股20%),职工减少到700人,资产达到2.6亿元(不含土地)。

  2001年湖南新华厂整合三家印刷厂和一个印刷技术研究所成立集团公司,2005年湖南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投入2.5亿元建成并迁入新厂址,生产规模扩大,企业实力增强。目前,企业的老厂区有两块150亩的地产,市值达到5亿元,没有出售准备自己开发。另外还有2500万的利润和3000万的折旧基金,企业正在选择更好的切入点,开发新的印刷领域。

  1994年武汉卷烟厂、香港光大(亚洲)有限公司、武汉卷烟包装印刷厂成立股份公司,2004年更名为武汉红金龙印务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投资总额达1.4亿元。在发展中,现在已经拥有瑞士博斯特8色凹印机3台,模切和烫印机14台,其中:上海亚华和天津有恒国产设备6台,海德宝五色、六色单张纸印刷机各一台,还有两台丝网印刷机(其中一台为上海大扬生产)。烟包生产能力为120万箱,以后将增长到200万箱,占湖北的烟包印刷总量的40%~50%。

  3.技术改造取得成果

  传统印刷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仍然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这是一条发展的重要出路。湖北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从1996年开始先后投入2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先后购置桑那商业卷筒印刷机、罗兰商业卷筒纸印刷机、上海高斯、北人4890卷筒纸印刷机等设备,实现白天印刷书刊,晚上印刷报纸的轮班作业生产,使印刷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另外,在印前数字化方面先后购置了CTP直接制版系统、北大方正“畅流”和“印能捷”软件,还购置克里奥公司的彩色桌面系统。数字化系统不但使印刷质量提高,印刷周期缩短,而且从整体成本上计算还是合算的。现在,ERP管理软件已经开始在管理上发挥作用。

  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改造力度在全省是大的,曾经是全省早引进激光照排、CTP制版设备、商业轮转机、多色印刷机的企业。现在企业拥有多台技术*的数字化设备,其中包括克里奥的CTP直接制版机和北大方正“畅流”、克里奥“印能捷”两套数字化工作流程,还拥有海德堡滚筒扫描仪、大幅面喷绘机和数码打样机等。彩色印刷机方面拥有商业、半商业卷筒纸印刷机、彩色卷筒纸印刷机共八台,海德堡、高宝、小森、普纳内塔、捷克单张纸多色印刷机18台,桑拿塔式报纸卷筒纸印刷机两台,印后装订联动设备十多台。在大量的进口设备中,其中国产设备有高斯的轮转机、北人的双面印刷机、上海紫光的骑马装订、胶订联动线等,近还引进一台双面八色单张纸印刷机。由于技术改造的成果显著,企业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印刷复制奖)和*出版单位奖提名。

  在调研中,湖北红金龙、湖南金沙利两家烟盒烟包印刷企业,仍然占据印刷业的,设备投入除单张纸凹印机、少量的国产全自动平压模切机以外,其他骨干设备全部进口。印刷工艺仍然采用凹印、横切、模切、烫印的工艺,没有配备符合环保要求的柔性版印刷设备。湖南金沙利公司已经开始在凹印机上采用UV、水性油墨和自制环保油墨以降低工作环境的污染,在现场已经没有强烈的油墨气味。这两家企业,2006销售额分别达到4.6亿元和7.8亿元,2007年预计分别达到6.1亿和9亿元。

  4.企业重视技术培训工作

  企业为适应印刷品的质量提高的需要,非常重视职工的业务培训。如湖北新华制定的培训计划,规定对班组长进行应知应会培训和考评,并与岗位收入挂钩。还规定技术人员每年有两天的技术培训,不定期的请华中工学院的教授来厂讲课,已经通过四次的管理培训,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两省的印刷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收入的差异,技术人员流向广东、深圳等发达地区,学印刷的大学毕业生在企业很难留住,行业协会认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比大学培养的学生好用,专业思想性较强。

  

  五、存在问题

  1.教科书开本政策不稳定

  20世纪末期,提出书刊印刷的开本与接轨,将787mm规格尺寸扩大到880mm,当时设备更新为大开本规格。由于改为大开本教科书价格提高,乡村孩子书本费用增加,使农民负担加重,国家又将开本尺寸改回到小开本尺寸。现在,国家提出2009年课本尺寸与接轨,课本的规格将改回大开本,这种政策的变化给印刷企业增加了负担,建议开本变化要留有过渡期,并且给印刷企业一定的政策补贴。

  2.市场竞争环境不公平

  印刷业工价持续下降,使行业的竞争环境恶化。国企和大型企业严格按国家政策缴纳三险一金、带薪休假、一周工作40小时的规定,严格遵守印刷业管理条例,严格按税收政策规定开具发票,从而使企业成本大大增加。而民营企业可以不按这些规定执行,用低成本与国企和大型企业竞争,显然不公平,更何况企业还有承担各主管部门的费用和无端罚款。

  3.人员流向不合理

  国有和大型企业用工量大,一般都采用出资培训的方法,使职工培训上岗,然而民营企业常常采取增薪挖掘人才的手段,使熟练的技工在增薪的诱惑下跳槽。这种现象不但反映在印刷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的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如湖南新邵的技术人才大量流失在北京、上海、长沙和温州等地区。

  4.进口设备免税政策要一视同仁

  大型企业在免税待遇上存在强势,一些小型民营企业很难享受这项待遇,有的企业多次申报没有批准,他们有一些看法。当然,国家在这方面保护国内制造企业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国内多色机的销售量已经700-800台的规模。

  5.技术人才匮乏

  多数企业反映技术人才匮乏,尤其是蓝领的技术人才流动性大,企业下力量培训的人才,虽然采取积极措施,甚至包括增加收入的措施也很难留住,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的成本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民营企业的各项负担远远小于国企和大型企业。

  六、建议

  1.职业培训到基层

  希望职业培训在本地进行,即大学老师直接深入到企业或地区办学,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约费用和工作时间,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也可以扩大招收培训人员的数量,同时做到培训有的放矢。企业感到提高装订质量的培训班效果很好。

  2.提供信息的渠道要畅通

  协会是沟通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对下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及时通报国家政策及行业的信息,对上应该反映企业的经营困难,对国家制定的政策产生影响,如小开本改成大开本需增加的设备的由政府来补贴,印刷工价太低,解决出版社和印刷企业的利润分配比例,免税进口政策、印刷企业进入门槛低等问题。

  3.印刷设备水平仍需提高

  湖北新华在设备配备上已经达到进口、国产设备各占一半的水平(当然在台数上),然而国产设备在自动化水平、可靠性、稳定性上尚有差距。国内企业制造的单张纸多色印刷机使用没有问题,但在纸张适应性方面不如国外设备。

  4.协会工作有重复

  湖南*反映,协会工作有重复,造成基层工作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建议协会整合或理顺服务范围。

  七、结束语

  湘鄂地区印刷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胶印机仍是印刷的中坚设备

  湘鄂地区印刷设备主要向高速、高质和多功能发展,单张纸多色印刷机已经配置为4 1、5 1、6 1等形式,从而实现上光和专色印刷。书刊印刷厂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商业或半商业印刷机,形成印刷电话号簿、彩色报纸印刷的能力。

  2.纸箱预印技术将成为包装印刷的主流

  传统的瓦楞纸生产线、瓦楞纸印刷槽机销售量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预印瓦楞纸板市场扩大,今后的瓦楞纸板在制造过程中已经将预印好的纸张复合在一起,瓦楞纸包装将会有更加亮丽的色彩。

  3.烟包印刷雄踞印刷市场

  由于烟包印刷企业的*,设备配备水平雄踞印刷企业之,调研的两家企业不但绝大多数印刷设备进口,就是印后模切、烫印、切纸、上光等设备也绝大多数进口,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4.CTP技术是印刷业发展的方向

  书刊印刷企业扩大经营已经进入报纸印刷、商业印刷和广告印刷市场,企业开始配备直接制版机、数字打样机、大幅面激光照排机和大幅面的数字喷绘机等设备,目前数字印刷机还没有进入企业。

  5.印后化已经实现

  在书刊印刷企业已经看不到没有联线的书刊装订设备,取而代之的是骑马装订联动线、胶订包本联动线、精装联动线,还有的企业开始引进报纸分发联动线,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值得高兴的是国产联动设备开始进入企业。

  通过湘鄂地区部分企业的调研,印刷包装和设备制造企业发展和本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正像有的企业讲,印刷工业十一五后三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包装印刷的增长上,关键一点就是如何使外流的印刷包装产品回归和印刷包装市场的规范,当然,湘鄂地区与印刷包装有关的制药、食品、家电等产业的发展,是带动印刷包装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上一篇:重庆造纸厂污染肆无忌惮 环保部门越权审批

下一篇:昆明海关提供便利保障党报印刷技改进行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