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多元出版是中国报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2009-04-11 06:04:291216
来源:null 作者:null

  (一)近十年来报业的发展,大概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阶段,从1989到1993年这一段。在这之前,大家都学新闻的。虽然我是主管技术的当时印刷厂的厂长,但是我从事的都是铅作业的东西,比如铅排,检铅字,铸铅字,印刷是铅版。到了外地传输,是传真到外地去之后,又翻成铅字,再印刷,整个的过程全是铅作业。1988年以前,所有的成果都是实验室的,没有一家报社在用。实际上748正式成果的运用,是世界计算机水平发展的一种进步,特别是微机16位机出现以后,汉字信息系统的形成,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什么要描述呢?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跟报业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也开辟了中国报业个里程碑。王选获得了的科学进步奖、发明奖,我想也是应该的。 
  第二阶段,1993年在照排普及的情况下,编辑部的改造问题就出现了。以编辑部为核心的核心业务,开始出现了一些领悟,用计算机(当时很简单的一些微机),把稿件变成文件,普通的文件,形成了一个采编流程的关系。应该说从技术来讲,中国报业的新闻采编,已经进入了第五代的范围,就是采编系统的软件结构,已经进入到第五代。比如说数据库系统,当时以稿件为核心,现在应该说我们的采编系统以版面为核心。 
  第三阶段就是1995年以后,是中国报业蓬勃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报纸越来越多,由邮发改成自办发行,广告大幅增长。实际上第三阶段是跟当时报业的整体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就是逐渐理清了以效率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系统,是报业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一直到现在,应该说经营管理系统还是纵深发展。 
  第四阶段是1996年以后,形成高峰应该是1999年,那就是说IP技术越来越发展。互联网出现之后,传统媒体报业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 
  我想这四个阶段,大致描述了我们近十几年来的报业,叫技术发展也好,叫信息化技术发展也好,是这样一个大概的过程。 
  (二)从2005年开始,报纸出现了一些转变。比如广告收入的下滑,发行量也一如所强,这是中国报业的从业里程。 
  从世界报业来看的话,大家会更清楚,特别是互联网,一些新媒体出现之后。美国明显出现了传统纸质报业收入大量的下滑的现象。那么,中国报业会不会有些变化?会不会有些新的出版形态出现?中国报业和国外的报纸发展,有没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 
  目前来讲,中国报业面临的形势,大家也都清楚,有的在观望。总的趋势大家都理解,若干年以后,传统报纸的纸质报纸肯定没有。中国报业广告的下滑,仅仅是报纸的广告下滑?还是整体出现了一些激荡等等,这些问题,很多专家都在议论,我想今天就不多讲。 
  我想从现在的技术发展整体上来讲,有三个重要的技术,大家一定要分清。比如说,新的互联网宽带技术,带宽、IP、容量大家都清楚,非常大,是不可想象的。新一代的现代互联网,现在应该只是刚刚开始。第二,我们的电话,传统的通信网络,移动、3G,越来越发达。第三,数字电视光纤到户,也非常普遍。 
  这三套网络对报纸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有的,我觉得非常重要。所以说必须要面向技术发展的这样一种前提。我个人认为IP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报业技术发展的一种方向,报纸人要研究新技术,对它的一些冲击和挑战,要研究其他媒体的一些发展趋势。比如网络媒体以视频为主的发展,自己要确定发展方向。 
  (三)国家有关部门和报业目前得有些从业的人员,也开始在思索、行动。 
  近几年来,争论也比较多,也做了一些尝试,也做了一些探索。特别是这两年,国家主管部门对于报业下一步的发展,做了一些思考,只能说是一些思考。比如说新闻出版总署、**,对于报业的这些数字,报业的发展,数字复合系统的组成,都有一些探索。 
  报业的技术进步和信息化,得到了更多老总们的一些关注。过去搞技术的,报业搞技术的,就是技术部门关心。另外通过这两年的信息化发展,这样一个尝试、探索,开始有一些思路,这还不能说很清晰,日渐清晰,但是还很难说,还很模糊。另外新的传播模式,开始不断的出现,不断的探索,它是这样的关系。 
  报业的生产模式,也开始进行了变革。去年我们提出了一个“流程再造”,也就是打破原来报纸生产的模式,也就是说数字出版,是今后出版业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那么报业是数字出版的三个组成部分,报业、书籍、影视刊。 
  国家数字出版复合系统工程,已经列入国家计划。大概这个过程包括这么几个部分:一系列的规范标准、两部分研究内容、五类应用示范、六大技术平台、九项关键技术、十六个子项目。这个工程应该说以需求为主导,也就是说从出版业的一些具体要求,作为出发点。特别强调标准,出版业实际上是一种内容的制造产业。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标准,一定要把它内容的规划,内容的格式,内容之间的关联,这些内容,一定要用规范。否则的话,数字资源就很难统一起来,很难统一共享。所以标准先行,这是目前数字复合系统项目,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才能够在批准这个项目的时候,特别强调这一点,标准的资金不能挪位。复合出版系统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一次生成,多次发布”。既然是多次发布,就不能说每一次,都需要人工过多的干预。 
  有关专家就把这个项目,当成748的一个延伸。748在中国的中文信息处理方面,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有的专家就计划把这个国家数字出版复合系统工程,也比作这样一个作用。当然这个技术,需要有所突破,现在应该说还有一些难题并没有解决。
  (四)主管部门对报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 
  比如说它提出了六个转变,这六个转变实际上在新闻出版总署上,在它发表的“十一五”规划里全面都有提到。那么这六个转变里,我分析了,其中有五条跟技术有关。比如说条,要向依靠技术驱动的内容创新增长,过去报业一提技术劳动都不爱听,现在应该说技术发展也是报业发展的支柱之一。应该说2008年很多报业在新技术、新媒体的投资,已经有回报、有收入,而且收入的比例促进了投资。 
  另外,以新闻纸为主体的传统纸媒,向以原创内容和信息的增值服务为本位的数字化网络转变。今后新闻纸并不仅仅是一个传播渠道,要研究新的渠道,才是传统媒体的一个出路。这不仅仅是报业面临的问题,现在电视、传统的电视,危机也很严重,其次当然是主管部门。 
  从我们这几年从事的这些工作,因为我们从1992年开始到现在,大概将近20年了,成立的主管部门都没有变,也一直关注着报业的发展。所以我们给新闻总署写“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时候,明确提出目前报业的信息化发展,它的技术不行,一定不要简单的模拟现有的工作流程和现有的工作方式,随着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流程再造非常的重要。 
  实际上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发展思路,简单的说就是“一套体系、两座平台、三个应用系统”。“一套体系”就是网络安全和标准体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两座平台”就是一定要把报社内部的网络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结合,意识到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刺激,但是报社办网站,怎么办?出路在哪里?它的发展方向、它的经营方式,现在我们还在探索着。 
  有一个数据,全国大概前60个点击率高有名的网站,报业只占了2个,一个就是*,一个就是*。而且还不是排得很靠前,一个是36名,一个是37名,那么其他的58个流量大的新闻网站,点击率高的网站,就是其他的网站。为什么呢?报纸是传统媒体的主流,什么意思?当然在网络媒体方面,我们没有发出网站主流的声音。 
  我想从技术角度来讲,有一些问题,,目前对于报纸这个产品,它的经营方式、收入,还有遗憾在这里,还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报纸上。第二,对于报业办网站的技术投入不够,而且十分不够。 
  (五)我强调的是阅报栏,虽然阅报栏这三词太老了,但是它赋予了新的技术含量。 
  做的非常好,为什么?用广告传播,全是这300个,我全部通过ADSL,控制它,5点播出,6点播出,我新的报纸PDF,马上能够下载,而且能够安全的。过去街头视频怕有人砸,完全是用了安全系统,防砸的,很厚的,防冻的,防固的,而且有UPS,你看看那个技术含量,表面还看不出来,那个东西包含了很多技术内容,起名字一定要强调阅报栏,老名词要赋予新的技术含量。那么实际上很多报社,有的在街头搞纯视频,现在投资很大,效果不好。比不过当地电视台,甚至如果有版权之争的话,就更麻烦了。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电子杂志,实际上3G出现之后,WAP技术出现之后,报业现在倾向于把报纸撒出去,电子报纸撒出去,为什么?现在3G之后流量越来越大,看视频丝毫没有问题,而且读者控制流量也花不了多少钱。所以从现在来看,这种新的传播方式,还有刚才讲的那几个问题,比如电子阅读器,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现在有几家在搞。目前搞的东西是尝试方向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不要去否定它,因为现在它发行量很少,发展趋势很有进步,而且国外应该卷曲的电子纸,已经都开始应用了。我觉得在这方面,不要过多的投资,但是趋势应该注意。 
  围绕报业,刚才讲了一些细微的尝试,有一些还在过程当中,投资并不是很大,但是还是有些效果。其实这里面,也一直提出分工合作的问题。比如说电子阅读器的发展,不要每家报社都搞,目前还是投资相对比较大。个别报社要进行示范,逐渐成熟以后再推出。 
  (六)手机报的问题,我们4月份新闻总署和报协联合要开一次研讨班,专门讨论手机报的经营策略。 
  刚才我们谈到手机报,有几家报社在盈利。但是大部分的报社,手机报目前的问题,还是比较多。比如说从移动运营商的发行、掌握来看,因为发布渠道掌握在运营商手里,那么,报业对于手机报读者的反馈信息,读者的原始信息掌握不了。如果搞媒体的,你这个互动方向只是单向的,你办不好。 
  目前来讲,手机报大概99%传播的读者的资料,都在运营商手中,但是运营商又不研究这些读者的反馈。 
  近有一个方向是,我们在提倡报纸要把手机报的读者的信息掌握起来,我们也发现几家报社逐渐在收,收完之后他们就销毁掉。 
  另外现在还有一个目的,你们都是研究新闻学的,现在有的报社,又提出来要把读者变成编辑,把编辑当成读者,一个角色的转换,来办手机报。因为每个手持手机的人都是一个终端,都可以发布你的信息。但是如果说每个人都往网上发布,在中国有政策的问题,有意识形态控制的问题。但是它允许你发,然后报社过滤读者发的东西。你发的过程,总编辑是读者的角色。他整理之后,控制之后,筛选了之后,他又是一个编辑者的角色,读者又变成一个读者。有一个角色的转换,这就充分运用了你的传播手段。实际上我觉得现在新技术的发展,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七)所以我说报业的希望与发展,有以下几点要思考。 
  ,要从报社的总体发展、战略考虑。不仅仅是个技术解决方案的问题。过去在技术部门的这些年,我算年龄大的。这几年又加入了很多新兴的力量。技术部门的*要给老总们建议,一定要站在报社的这个角度考虑,报社整体发展的角度,而不要老谈你的技术方面的问题,技术的解决方案的问题。因为现在报业的技术部门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它是一个杂烩。你如何把社会的东西搜罗出来为报社服务,如果报业再弄个研发部门,我觉得十分没有必要,报社也养不起。所以你谈的问题,不要老从技术观点去谈,要从整体发展策略去谈。 
  第二,报业跟发展。应该说韩国、日本、美国,你们都应该比我清楚,它把传媒业、报业算在整个信息产业这样一个总的统计技术中。过去你们都有资料,特别是韩国、日本。近几年,亚洲它们统计有三大块,一个是IT的研发,一个是信息制造者,内容的发送流通。我们报业现在占了两边,一个是内部信息的制度,另外是适当的参与信息流通的发布。叫“内容为王”也好,我觉得报业这块儿,“内容为王”这样的一个思路提议,或者是叫报道业也好,都可以。但是实际上,这几年我没有真正把报纸内容的制度规划当做一个大事,还是抓的流程,现在你看我们的技术都是流程。 
  从信息产业链这个发展角度,去考虑报业的技术发展,你就知道内容不够规划,你的新闻数据库是不是有问题,有深度的问题。但是技术平台虽然建立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新闻数据库还是很肤浅。所以,从信息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报业的形成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第三,从标准化角度看。报业的标准,内容标准、技术标准、平台标准,欠帐的太多,需要解决。如果说新媒体的发展进一步标准化,制度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解决了很多投资的问题,不需要那么多人力物力,搞重复劳动,说起来容易,但是现在做起来却有困难。 
  第四,要有创新的思想。要有新生的思路,这块儿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要创新,比如国外的媒体它走的什么路子,我们有些可以仿效,有些还不一定适合我们。比如说网站上发布原汁原味的数字报表,我们现在大概有800多家报社,在网站发布了原汁原味的报表,说起来非常好听。投资大概也有三四个亿,但是现在没有一家报社在网站上发布原汁原味的报纸有收益,的就是《温州日报》,把它的PDF电子版向欧洲汇一份80欧元,打包可能更便宜一点,那么过去温州老乡要看《温州日报》,还要寄,现在我们这儿原汁原味的,在欧洲就可以看到,现在99%,700多家报社都是免费的午餐放在这儿。 
  大家都看到了纸质报纸,像白领,像你们在网站上还看PDF吗?搞新闻的人也许还看,坐办公室的白领,就不一定看了,所以如果说在网站上的电子PDF报纸要收费的话,也没人愿意去花这个冤枉钱。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原汁原味的数字报纸,没有盈利的模式,这也许是我们的一个败笔,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讲,也许是败笔。 
  (八)相反手机报,它大的受益用户是哪个群体?打工仔,学生也挺多。 
  我在几年前就有一个说法,中国的报纸实际上还不像国外,可能还会有一个发展的高度,小高潮,为什么? 
  你看过多少农民打工进城以后,他的生活方式变化了。远离家乡,他也需要信息。那么他要得到家乡政治的一些新闻,他要看报。上网,对他来讲不现实,没电脑。那么通过什么?手机,现在三、四百,五、六百就可以个人持有,所以手机大的用户是农民工用。这个是我过去从来没想过的,我搞了一个调查。所以原汁原味的数据报纸,他不看。 
  像国外基督教《箴言报》,它的原汁原味的报纸,在网上发行每一份90多美元。前200张报纸我就能把我的数字报纸转换生成的成本,2万美元我就收回来了。发行第201份,我就开始赚了。它这种文章,每年原汁原味,我就可以收费了。 
  而中国目前还是免费的,这一点我们曾经和《中国电视报》的同志探讨,能不能在全国搞一个数字报纸的一个有偿收费的报纸。他说,目前应该阻力非常大,谁看这个东西,你为什么要收费,这个是研究创作的一个难题。 
  (九)目前来看,报业的技术发展主要的任务还有几个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还有三分之一的报社,还是初的采编形式。另外,现在重点报业流程的改造和整合是个关键问题。内容资源的整合,印前与印刷的关联问题等等,这些可能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 
  我觉得报社在考虑信息化建设,不要几经考虑用什么工具,建立什么网络平台,用什么发布软件。如果你公司现在还存在问题,首先建立、规划一个你的内容体系。面向社会服务的内容体系有很多种,你要建一个新闻数据库,库的结构,不需要你操心,用什么DBMS,用什么数据库管理系统,也不需要你操心。用SYBASE、ORACLE都可以。 
  现在的关键在于,报业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内容规划体系。这个规划体系我觉得有两点: 
  首先,比如说你是一个专业报,你能不能确定自己的一个专题子库。如果你是个地方报,你也不要面面俱到,你能不能建一个地方子库。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建立一个以市场方式运行的、全国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我想报业进化的进步,目前开始有些起步,但总的来讲,还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思路,真正运用到我们的实践当中去。考虑媒体在整个新技术、新媒体的变化当中,你的竞争的地位和态势,既不能等、观望,又不能太盲从,我觉得目前还算是稳妥。 
  其次,现在技术发展跟你的体制发展,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要仅仅靠技术发展。有的同志讲,目前报业如果想上新媒体没钱、资本不足。网站的发展,现在也有它的资本问题,也有它的体制问题等等。我觉得现在技术之争的重要性,大家都有体会。这里既有技术的问题,也有体制问题,也有资本问题,但是是有相互性的。所以我说,现在报业技术的发展,报业的发展实际是技术起了一定的作用,“一定”不能说全部,你没有这样一个技术环节,比如说《烟台日报》、《解放日报》都是一把手亲自抓。 
  我觉得报业的进一步发展,既有资本支撑,也有技术支撑,更有体制支撑。我觉得报业通过这些年的变化,或即将发生的这些变化,可能有部分报纸要淘汰,要有一些整合。分化与聚合,可能是目前五年甚至十年当中,报业的一些变化。我觉得总的趋势,传统媒体肯定要逐渐消失。像比尔·盖茨说,“多少年以后要消耗到后一张报纸。”我想在中国总的趋势也是这样,但是时间差会有不同。我们今天仅仅是从技术角度,来探讨这些信息化发展。(作者王振铎 系前*经理部总工程师)

上一篇:国营印刷企业学会“自由恋爱”了吗?

下一篇:年度报告:印刷市场潜力仍旧巨大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