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专用电力电缆 0.6/1kV和1.8/3kV
产品简介
详细信息
铜丝屏蔽变频器专用电力电缆
铜带屏蔽变频器专用电力电缆
结构图
变频器专用高温电缆
备注:我公司可根据客户现场要求:研发定制生产各种型号规格电缆(含耐高温变频电缆)。 联系电话:陈经理 (微信同号)
变频器电力电缆标准及技术参数
额定电压1KV到3KV变频器电力电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频器用电力电缆的产品名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和1.8/3kV变频器用电力电缆(以下简称变频电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00.10—2001 电工术语 电缆(IEC 60050-461:2008,IDT)
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 60811-1-1:2001,IDT)
GB/T 2951.12—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IEC 60811-1-2:1985,IDT)
GB/T 2951.13—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EC 60811-1-3:2001,IDT)
GB/T 2951.2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IEC 60811-2-1:2001,IDT)
GB/T 2952.3—2008 电缆外护层 第3部分:非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GB/T 3048.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048.5—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 3048.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IEC 60060-1:1989,NEQ)
GB/T 3048.9—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IEC 60228:2004,IDT)
GB/T 6995.3—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6995.5—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5部分:电力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GB/T 12706.1—2008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m=1.2kV)和3kV(Um=3.6kV)电缆
GB/T 17737.1—2000 射频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196-1:2005,IDT)
GB/T 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JB/T 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JB/T 10696.7—2007 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第7部分:抗撕试验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 2900.10和下列定义。
3.1 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
电缆的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使用和进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额定电压用U0/U表示,单位为kV。
U0表示任一主绝缘导体与“地”(金属屏蔽、金属套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U为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意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在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应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的系统的标称电压,这个条件对U0和U值都适用;在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系统的工作电压应不大于系统额定电压的1.1倍。
3.2 批 batch
批是指一次订货的同型号规格产品数量。如果一次订货中有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则不同的型号规格应视为不同的批。
3.3 有关试验的定义
3.3.1 例行试验 routine tests(符号R)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所有电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3.2 抽样试验 sample tests(符号S)
由制造方进行,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3.3 型式试验 type tests(符号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规范所包含的一种类型电缆在供货前所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能满足预期使用条件的良好性能。该试验的特点是:除非电缆材料、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电缆的特性,试验做过以后就不需要重做。
4 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
4.1 代号
4.1.1 产品系列代号
变频器用电缆 BP
4.1.2 导体代号
第1类单股导体(可省略)
第2类7根导体软结构(B)
第5类导体(软结构)R
4.1.3 绝缘代号
交联聚乙烯/聚烯烃YJ
硅橡胶G
乙丙橡胶绝缘E
聚氯乙烯V
4.1.4 护套代号(包括挤包的内衬层和隔离套等)
聚乙烯/聚烯烃Y
交联聚烯烃YJ
硅橡胶G
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E
聚氯乙烯V
ZA(A类阻燃)、ZB(B类阻燃)、ZC(C类阻燃)、ZR(阻燃)
低烟无卤阻燃WDZ
4.1.5 金属屏蔽代号
铜丝疏绕SP
铜丝编织P
镀锡铜丝编织P1
铜带P2
铝塑复合带绕包P3
铜丝编织铜带绕包屏蔽PP2
4.1.6 金属铠装代号
双钢带铠装22
细圆钢丝疏绕铠装 32
粗圆钢丝疏绕铠装 42
镀锌钢丝编织铠装92
聚氯乙烯护套V
聚乙烯外护套3
4.2 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本标准编号表示。
产品型号的组成和排列顺序见图1。
A
a)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屏蔽聚氯乙烯护套变频器用电缆,额定电压为0.6/1kV,3+3芯,标称截面16mm2,中性线截面4mm2表示为:
BPYJVP-0.6/1kV 3×16+3×4 mm2
b) 铜芯交聚乙烯绝缘铜带绕包屏蔽聚烯烃护套低烟无卤阻燃型变频器用电缆,额定电压为0.6/1kV,3+3芯,标称截面95mm2,中性线截面16mm2表示为:
WDZ-BPYJYP2 - 0.6/1kV 3×95+3×16 mm2
表1
c) 铜芯乙丙橡胶绝缘铜丝编织屏蔽硅橡胶护套变频器用电缆,额定电压为0.6/1kV,3+3芯,标称截面150mm2,中性线截面25mm2表示为:
BPEGP-0.6/1kV 3×150+3×25 mm2
d) 铜芯硅橡胶绝缘铜带绕包屏蔽硅橡胶护套变频器用电缆,额定电压为1.8/3kV,3等芯,标称截面240mm2,中性线截面50mm2表示为:
BPGGP2-1.8/3kV 3×240 mm2
4.3 电缆常用型号名称
电缆常用型号名称见表1
型号 | 名称 |
BPGG | 硅橡胶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 |
BPGGP2 | 硅橡胶绝缘和护套铜带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 |
BPGGPP2 | 硅橡胶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铜带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 |
BPGGP3 | 硅橡胶绝缘和护套铝聚酯复合膜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 |
BPGVFP | 硅橡胶绝缘丁腈护套铜丝编织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 |
BPGVFP2 | 硅橡胶绝缘丁腈护套铜带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 |
BPGVFPP2 | 硅橡胶绝缘丁腈护套铜丝编织铜带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 |
BPGVFP3 | 硅橡胶绝缘丁腈护套铝聚酯复合膜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 |
BPFFP | 氟46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 |
BPFFP2 | 氟46绝缘和护套铜带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 |
BPFFPP2 | 氟46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铜带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 |
BPFFP3 | 氟46绝缘和护套铝聚酯复合膜绕包屏蔽耐高温变频电力电缆。 |
BPVVP | 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屏蔽变频电力电缆。 |
BPVVP2 | 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铜带绕包屏蔽变频电力电缆。 |
BPVVPP2 | 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铜带绕包屏蔽变频电力电缆。 |
BPVVP3 | 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铝聚酯复合膜绕包屏蔽变频电力电缆。 |
BPYJVP | 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丝编织屏蔽变频电力电缆。 |
BPYJVP2 | 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带绕包屏蔽变频电力电缆。 |
BPYJVPP2 | 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丝编织铜带绕包屏蔽变频电力电缆。 |
BPYJVP3 | 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铝聚酯复合膜绕包屏蔽变频电力电缆。 |
备注:导体线芯中铜丝可以采用镀锡P1,阻燃型电缆型号前加ZR,软结构电缆加R。
4.4 电缆规格
电缆规格见表2。主线芯截面
型号 | 芯数 | 标称截面mm2 |
全部型号 | 3+3 3+1 1 | 4,6,10,16,25,35,50,70,95, 120,150,185,240 |
接地线芯截面
主线芯标称截面mm2 | 接地线芯截面mm2 |
4 | 1(0.75) |
6 | 1.5(1) |
10 | 2.5(1.5) |
16, 25 | 4(2.5) |
35 | 6 |
50, 70 | 10 |
95 | 16 |
120, 150 | 25 |
185 | 35 |
240 | 50(35) |
技术要求
4.5 材料
4.5.1 绝缘混合料
本标准所涉及的绝缘混合料及其代号、导体温度列于表3。
1) 绝缘混合料
绝缘混合料 | 代号 | 导体温度/℃ | |
正常运行时 | 短路时(最长持续5s) | ||
聚氯乙烯 | PVC/A | 70 | 160 |
交联聚乙烯 | XLPE | 90 | 250 |
乙丙橡胶 | EPR | 90 | 250 |
硅橡胶绝缘 | G | 180 | 350 |
氟塑料 | F | 200 | 360 |
偏二氟塑料 | F4 | 125 | 250 |
4.5.2 护套混合料
本标准不同类型护套混合物的导体温度列于表4中。
2) 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温度
护套混合料 | 代号 | 正常运行时导体温度/℃ |
聚氯乙烯 | ST1 | 80 |
ST2 | 90 | |
聚乙烯 | ST3 | 80 |
ST7 | 90 | |
无卤阻燃材料 | ST8 | 90 |
弹性体(TPE、TPU、氯化聚乙烯等) | SE1 | 85 |
硅橡胶 | G | 180 |
4.6 导体
4.6.1 导体应符合GB/T 3956中第1种或第2种裸退火铜导体或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或者第5种裸铜导体或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
4.6.2 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以及凸起或断裂的单丝。导体20℃时的直流电阻应符合GB/T 3956的规定。
4.6.3 导体表面允许用非吸湿性带料作重叠绕包或纵包,带材的性能不作考核。
4.7 绝缘
4.7.1 绝缘材料应为表3所列的挤包固体介质的一种。聚氯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和乙丙橡胶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GB/T 12706.1的规定;硅橡胶绝缘和交联聚烯烃绝缘机械物理性能符合附录A中表A.1和表A.4规定。
4.7.2 绝缘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5至表6的规定。绝缘厚度的平均值不小于标称值,绝缘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
4.7.3 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断面无目力可见的气泡和杂质,外观圆整且容易与导体剥离。
4.7.4 绝缘线芯应按GB/T 3048规定经受表7规定的工频火花试验作为中间检查。
4.7.5 主线芯与中性线芯识别标志一致,可采用数字、色带或颜色识别,均符合GB/T 6995规定,但也可与用户协商确定或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3) 绝缘标称厚度
标称截面 mm2 | 额定电压U0/U(Um)下的绝缘标称厚度/mm | |||
乙丙橡胶、硅橡胶绝缘标称厚度 | 交联聚乙烯绝缘厚度 | |||
0.6/1(1.2)kV | 1.8/3(3.6)kV | 0.6/1(1.2)kV | 1.8/3(3.6)kV | |
0.75,1.0,1.5,2.5 | 1.0 | — | 0.7 | — |
4,6 | 1.0 | — | 0.7 | — |
10,16 | 1.0 | 2.2 | 0.7 | 2.0 |
25,35 | 1.2 | 2.2 | 0.9 | 2.0 |
50 | 1.4 | 2.2 | 1.0 | 2.0 |
70,95 | 1.6 | 2.4 | 1.1 | 2.0 |
120 | 1.6 | 2.4 | 1.2 | 2.0 |
150 | 1.8 | 2.4 | 1.4 | 2.0 |
185 | 2.0 | 2.4 | 1.6 | 2.0 |
240 | 2.2 | 2.4 | 1.7 | 2.0 |
300 | 2.4 | 2.4 | 1.8 | 2.0 |
4) 绝缘标称厚度
标称截面 mm2 | 额定电压U0/U(Um)下的绝缘标称厚度/m | |
PVC/A绝缘标称厚度 | ||
0.6/1(1.2)kV | 1.8/3(3.6)kV | |
0.75,1.0 | 0.8 | — |
1.5,2.5 | 0.8 | — |
4,6 | 1.0 | — |
10,16 | 1.0 | 2.2 |
25,35 | 1.2 | 2.2 |
50 | 1.4 | 2.2 |
70 | 1.4 | 2.2 |
95 | 1.6 | 2.4 |
120 | 1.6 | 2.4 |
150 | 1.8 | 2.4 |
185 | 2.0 | 2.4 |
240 | 2.2 | 2.4 |
300 | 2.4 | 2.4 |
5) 火花试验电压
绝缘标称厚/mm | 试验电压/kV |
0.5<δ≤1.0 | 6 |
1.0<δ≤1.5 | 10 |
1.5<δ≤2.0 | 15 |
2.0<δ≤2.5 | 20 |
2.5<δ | 25 |
4.8 电缆的缆芯和填充物
4.8.1 缆芯
4.8.1.1 缆芯分3等芯结构和3+3(3个等截面主线芯和3个等截面副线芯)结构,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绞合方向为右向,硬结构电缆绞合节距应不大于绞合外径的40倍,软结构电缆绞合节距应不大于绞合外径的20倍。
4.8.1.2 3+3结构线芯排列时应按主绝缘线芯色序,保证接地线芯在相邻两主线芯的空隙处。
4.8.1.3 电缆绝缘线芯间的间隙允许用适合电缆的运行温度,并与电缆绝缘材料相兼容的合适材料填充密实。
4.8.2 电缆线芯成缆后允许用合适的带子扎紧。
4.8.3 无挤包内衬的电缆,成缆后允许绕包两层重叠率不小于50%的聚酯包带,但聚酯带的性能可不作考核。
4.8.4 金属铠装、同心导体、金属屏蔽多芯电缆,在缆芯上应挤包一层内垫层。
4.9 内衬层
4.9.1 内衬层采用挤包或绕包。
4.9.2 用于内衬层的材料应适合电缆的运行温度并与电缆绝缘材料相兼容。
4.9.3 挤包内衬层近似厚度应从表8中选取(计算所需的假设直径根据GB/T 12706.1附录A(标准的附录),按三芯计算,下相同)。
4.9.4 缆芯假设直径为40mm及以下时,绕包内衬层的近似厚度取0.4mm;如大于40mm时,则取0.6mm。
6) 挤包内衬层厚度
缆芯假设直径/mm | 挤包内衬层厚度近似值/mm | |
— | ≤25 | 1.0 |
>25 | ≤35 | 1.2 |
>35 | ≤45 | 1.4 |
>45 | ≤60 | 1.6 |
>60 | ≤80 | 1.8 |
>80 | — | 2.0 |
4.10 金属总屏蔽层
4.10.1 电缆必须有金属屏蔽层,金属屏蔽有铜丝编织屏蔽、铜带绕包屏蔽、镀锡铜丝编织屏蔽、铜丝编织与铜带绕包复合屏蔽等结构型式。变频电缆线芯结构为3等芯,总屏蔽时总截面应不小于中性线芯截面。
4.10.2 编织屏蔽
4.10.2.1 编织线直径
无论采用何种金属,编织线的标称直径符合表9的规定:
7) 圆编织金属丝标称直径
铠装前假设直径d/mm | 铠装圆金属丝标称直径/mm |
d≤10 10<d≤30 d>30 | 0.15 0.20 0.30 |
4.10.2.2 编织密度
铜丝编织屏蔽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
编织层编织密度按公式1计算
P=(2p-p2)×100 ……………………(1)
式(1)中:P——编织层编织密度,%
p——单向覆盖系数
式(2)中:D——编织层的节圆直径,mm;
d——编织线的直径,mm;
m——编织机同一方向的锭数;
n——每锭的编织线根数(上下锭股线不一样时为上下锭编织线根数的平均数);
L——编织节距,mm;
4.10.3 铜带绕包采用单层重叠绕包,重叠率不小于15%,铜带厚度不小于0.1mm。
4.10.4 铜丝缠绕总屏蔽,铜丝之间的间隔应不小于4mm,屏蔽外可以用薄铜带或包带间隙绕包扎紧。屏蔽铜丝的直流电阻应符合GB/T 3956规定。
4.10.5 屏蔽与缆芯之间允许有一层内垫层。
4.11 金属铠装
4.11.1 金属铠装类型包括扁金属丝铠装、圆金属丝铠装、双金属带铠装。允许经制造方与购买方协商一致,导体截面不超过6mm2的电缆,可采用镀锌钢丝、铜丝编织铠装。
4.11.2 材料
扁金属丝或圆金属丝应是镀锌钢丝、铜丝或镀锡铜丝、铝或铝合金丝。
金属带为钢带、镀锌钢带、铝或铝合金带,钢带应采用具有商品质量认可的热轧或冷轧钢带。
4.11.3 隔离套
当铠装下的金属层与铠装材料不同时,必须用表4中规定的一种材料,挤包一层护套将其隔开。挤包隔离套的标称厚度Ts(以mm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Ts=0.02 Du+0.6
式中Du-挤包该隔离套前的假设直径,mm。
4.11.4 电缆直径与铠装层尺寸的关系
圆铠装金属丝的标称直径和铠装金属带的标称厚度应分别不小于表10和表11规定的数值。
8) 圆铠装金属丝标称直径
铠装前假设直径 mm | 铠装金属丝标称直径 mm |
d≤10 10<d≤15 15<d≤25 25<d≤35 35<d≤60 60<d | 0.8 1.25 1.6 2.0 2.5 3.15 |
9) 铠装金属带标称厚度
铠装前假设直径/mm | 金属带标称厚度/mm | |
钢带或镀锌钢带 | 铝或铝合金带 | |
d≤30 30<d≤70 70<d | 0.2 0.5 0.8 | 0.5 0.5 0.8 |
铠装前电缆假设直径大于15mm的电缆,扁金属丝的标称厚度应取0.8mm。电缆假设直径为15mm及以下时,不应采用扁金属丝铠装。
4.11.5 圆金属丝或扁金属丝铠装
金属丝铠装应紧密,即使相邻金属丝间的间隙为最小。必要时,可在扁金属丝铠装和圆金属丝铠装外疏绕一条最小标称厚度为0.3mm的镀锌钢丝。
4.11.6 双金属带铠装
金属带铠装应螺旋绕包两层,外层金属带的中间大致在内层金属带间隙的上方,包带间隙应不大于金属带宽度的50%。
4.11.7 铠装金属丝和金属带的尺寸低于5.6.4中规定的标称尺寸的量值应不超过:
——圆金属丝:5%;
——扁金属丝:8%;
——金属带:10%。
4.12 外护套
4.12.1 所有电缆都应具有外护套。外护套通常为黑色,若制造方和购买方达成协议,允许采用非黑色,以适应电缆使用的特定条件。
4.12.2 外护套材料应与表4中规定的电缆运行温度相适应。聚氯乙烯护套料性能符合GB/T 12706.1中规定,其他护套性能符合附录A中规定。在特殊条件下(例如为了防鼠、蚁类动物)使用的外护套,可在配方中加入化学添加剂。但这些添加剂应对人类及环境无害。
4.12.3 厚度
挤包护套标称厚度值Ts(以mm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聚氯乙烯护套 TS=0.035D+1.0
硅橡胶外护套 TS=0.040D+1.2
式中:D–挤包该隔离套前的假设直径,mm。
上式计算出的数值应按四舍五入修约到0.1mm。
无铠装的电缆和护套不直接包覆在铠装上的电缆,其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不小于1.8mm。
护套直接包覆在铠装上的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包覆在光滑圆柱体表面的外护套(例如挤包内衬层、金属护套或绝缘上),其厚度测量值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其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5%—0.1mm。包覆在不规则圆柱体表面的护套(例如没有内衬层的无铠装多芯电缆护套:挤入缆芯空隙,或者直接包覆在铠装上,金属屏蔽上或同心导体的护套)和隔离套的厚度,其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0%-0.2mm。
4.12.4 护套应表面光滑、圆整、色泽基本一致,断面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和杂质,其他应符合GB/T 2952规定。
5 成品电缆
5.1 结构尺寸
5.1.1 成品电缆的导体结构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2.1条的规定。
5.1.2 成品电缆绝缘厚度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3.2条的规定。
5.1.3 成品电缆成缆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4.1条的规定。
5.1.4 成品电缆内衬层厚度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5.3条的规定。
5.1.5 成品电缆总屏蔽层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6条的规定。
5.1.6 成品电缆金属铠装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7条的规定。
5.1.7 成品电缆护套厚度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8条的规定。
5.2 电气性能
5.2.1 成品电缆导体的直流电阻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2.2条的规定。
5.2.2 成品电缆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12的规定。
10) 绝缘电阻
额定电压 | 电缆规格 | 20℃绝缘电阻/MΩ·km | 工作温度下绝缘电阻/MΩ·km |
0.6/1kV | 35mm2及以下 | 150 | 0.15 |
50~150mm2 | 100 | 0.10 | |
185~400mm2 | 80 | 0.08 | |
1.8/3kV | 35mm2及以下 | 250 | 0.25 |
50~150mm2 | 200 | 0.20 | |
185~400mm2 | 150 | 0.15 | |
|
|
|
|
基本电缆规格及结构参数
线芯*标称截面(mm2) | 导体结构 (根数*直径) mm | 电缆外径(mm) | |
BPVVPP2 BPYJVPP2 | BPGGPP2 | ||
3*4 | 1/2.26 | 13.5 | 15.5 |
3*6 | 1/2.78 | 14..0 | 16.0 |
3*10 | 7/1.35 | 19.0 | 21.0 |
3*16 | 7/1.70 | 22.0 | 24.0 |
3*25 | 7/2.15 | 25.0 | 26.5 |
3*35 | 7/2.52 | 26.0 | 35.5 |
3*50 | 10/2.52 | 28.5 | 40.0 |
3*70 | 14/2.52 | 31.5 | 43.5 |
3*95 | 19/2.52 | 36.5 | 50.0 |
3*120 | 24/2.52 | 40.0 | 56.0 |
3*150 | 30/2.52 | 45.0 | 60.0 |
3*185 | 37/2.52 | 47.0 | 67.0 |
3*4+3*0.75 | 1/2.26 | 14.5 | 16.5 |
3*6+3*1 | 1/2.78 | 15.0 | 17.0 |
3*10+3*2.5 | 7/1.35 | 20.8 | 22.0 |
3*16+3*2.5 | 7/1.70 | 23.0 | 25.0 |
3*25+3*4 | 7/2.15 | 28.0 | 27.5 |
3*35+3*6 | 7/2.52 | 32.0 | 36.5 |
3*50+3*10 | 10/2.52 | 37.0 | 41.0 |
3*70+3*10 | 14/2.52 | 41.6 | 44.5 |
3*95+3*16 | 19/2.52 | 47.0 | 51.0 |
3*120+3*25 | 24/2.52 | 50.1 | 57.0 |
3*150+3*25 | 30/2.52 | 52.0 | 61.0 |
3*185+3*35 | 37/2.52 | 58.5 | 68.0 |
产品结构示意图图
5.2.3
5.2.4 成品电缆耐压试验
成品电缆应能经受表13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5min不击穿。
11) 成品耐压试验电压
额定电压/kV | 试验电压/kV |
0.6/1 | 3.5 |
1.8/3 | 6.5 |
5.2.5 4U0 电压试验:额定电压0.6/1kV和1.8/3kV成品电缆绝缘线芯应经受环境温度下,浸水至少1h、试验电压为4U0的工频电压试验,电压应逐渐升高并持续4h,试验过程中应不发生击穿现象。试样长度(10~15)m。
5.2.6 冲击电压试验:电缆应进行冲击电压试验,试验应在另外(10~15)m长的成品电缆上进行,试验温度高于导体工作温度5℃~10℃。试验应按GB/T 3048.13规定步骤施加冲击电压,额定电压0.6/1kV变频电缆其冲击电压峰值为40kV;额定电压1.8/3kV变频电缆其冲击电压峰值应为50kV。对于没有分相屏蔽的多芯电缆,每次冲击电压应依次施加在每相导体与地之间,其它导体连接在一起并接地。每根电缆绝缘线芯应承受正负极性各十次冲击电压后不击穿。
5.2.7 屏蔽转移阻抗
电缆在100MHz时传输阻抗必须等于或小于1Ω/m;
电缆纵向干扰电压为50mV时的理想屏蔽系数等于或小于0.66。
屏蔽层传输阻抗按GB/T 17737.1分别测量30MHz、60MHz、100 MHz三个点的数值。
5.3 非电气性能
5.3.1 成品电缆的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附录A表A.1和A.4的要求。
5.3.2 成品电缆的护套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附录A表A.2和A.3的要求。
5.3.3 如用户有要求时,成品电缆燃烧性能符合GB/T 19666标准的要求。
5.3.4 成品电缆应有连续的制造厂名、电压、型号、规格等识别标志。标志应符合GB/T 6995的规定。
6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6.1.1 产品应有制造厂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每个出厂的包装件上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6.1.2 每批抽样数量按交货批至少抽取1个试样,也可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抽样检验项目的结果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仍不合格,应对整批产品逐一进行试验。
6.1.3 产品外观应在正常视力下逐批检查。
6.1.4 产品试验项目、试验类型、试验方法按表14规定。
7 交货长度
7.1 客户有定长要求的电缆交货长度应按约定长度交货。
7.2 其他电缆的交货长度:成圈为100m,成盘应大于100m。
7.3 允许提供用户最短使用长度的整倍数电缆交货。
7.4 根据双方协议,允许任何长度的成品电缆交货。
7.5 成品电缆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0.5%。
8 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包装
电缆应妥善包装在符合JB/T 8137规定要求的电缆盘上交货。电缆端头应可靠密封,伸出盘外的电缆端头应加保护罩,伸出的长度应不小于300mm。重量不超过80kg的短段电缆,可以成圈包装。为防止贮运中损坏,盘装产品还应附加适当的保护。成圈包装应用一定强度的带状材料多层包覆,并捆扎牢固。每个电缆端头采用热缩帽进行良好的密封。
8.2 运输
电缆运输应不得使电缆盘处于平放位置;不得作长距离滚动;不得遭受冲撞、挤压和任何机械损伤;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长时间暴晒。
8.3 每个电缆盘都将标明以下内容:
a) 制造厂家;
b) 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
c) 电缆长度、净重、总重;
d) 制造年月。
e) 表示电缆盘滚动方向的箭头。
8.4 质量检验合格证
每盘电缆均应附有制造厂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8.5 电缆在装卸时应使用适当的工具,以避免损伤电缆。在运输工具上应进行良好的固定。电缆尽量避免露天存放,电缆盘不允许平放。
8.6 装箱时,箱体外壳上应标明:
f) 制造厂家
g) 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
h) 电缆长度、净重、总重;
i) 制造年月
j) 防潮、防掷标志。
12) 成品电缆性能
注:序 号 | 试验项目 | 符合标准条文号 | 试验类型 | 试验方法 |
注:1 | 外观 |
|
|
|
注:1.1 | 识别标志 |
|
|
|
注:1.1.1 | 电缆标志内容 | 本标准5.3.5 | T、S | GB/T 6995 |
注:1.1.2 | 电缆标志连续性 | 本标准5.3.5 | T、S | GB/T 6995 |
注:1.1.3 | 绝缘线芯识别 | 本标准5.3.5 | T、S | 目测 |
注:1.2 | 电缆表面质量 | 本标准5.8.4 | T、S | 目测 |
2 | 结构尺寸 |
|
|
|
2.1 | 导体结构 | 本标准5.2.1 | T、S | GB/T 4909.2 |
2.2 | 绝缘厚度 | 本标准5.3.2 | T、S | GB/T 2951.11 |
2.3 | 缆芯节径比 | 本标准5.4.1.1 | T、S | GB/T 2951.11 |
2.4 | 金属屏蔽层 | 本标准5.6 | T、S | GB/T 2951.11 |
2.5 | 金属铠装层 | 本标准5.7 | T、S | GB/T 2951.11 |
2.6 | 护套厚度 | 本标准5.8.3 | T、S | GB/T 2951.11 |
3 | 电性能 |
|
|
|
3.1 | 导体电阻(20℃) | 本标准5.2.2 | T、R | GB/T 3048.4 |
3.2 | 绝缘电阻试验 |
|
|
|
3.2.1 | 绝缘电阻(20℃) | 本标准6.2.2 | T、R | GB/T 3048.5 |
3.2.2 | 绝缘电阻(额定工作温度时) | 本标准6.2.2 | T、S | GB/T 3048.5 |
3.3 | 电压试验 |
|
|
|
3.3.1 | 绝缘线芯耐压试验 | 本标准5.3.4 | T | GB/T 3048.8 |
3.3.2 | 成品电缆耐压试验 | 本标准6.2.3 | R | GB/T 3048.8 |
3.3.3 | 4h电压试验 | 本标准6.2.4 | T | GB/T 3048.8 |
3.3.4 | 冲击电压试验 | 本标准6.2.5 | T | GB/T 3048.13 |
3.3.5 | 屏蔽转移阻抗 | 本标准6.2.6 | T、S | GB/T 12269 |
3.3.6 | 理想屏蔽系数 | 本标准6.2.6 | T、S | GB 5441.9 |
4 |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 | 本标准6.3.1 | T | GB/T 2951和本标准 |
5 | 护套机械物理性能 | 本标准6.3.2 | T | GB/T 2951和本标准 |
6 | 成品电缆特殊性能试验 |
| T |
|
6.1 | 电缆的燃烧试验 | 本标准6.3.3 | T | GB/T 19666 |
7 | 交货长度 | 本标准8 | T | 计米器 |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绝缘和护套材料性能要求
表A.1 绝缘橡皮材料非电性试验要求
序号 | 试验项目 | 单位 | 混合料代号 | 试验方法 | ||
G | IE4 | EPR | ||||
1 1.1 1.1.1 1.1.2 1.2 1.2.1
1.2.2
1.2.3
1.3 1.3.1
1.3.2
1.3.3
2 2.1
2.2
3 3.1
3.2 4 | 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抗张强度原始值—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原始值—最小中间值 空气烘箱老化后的性能 老化条件a,b ——温度 ——处理时间 老化后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变化率c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变化率c 空气弹老化后的性能 老化条件a ——温度 ——处理时间 老化后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变化率c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变化率c 热延伸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处理时间 ——机械应力 试验结果 ——载荷下的伸长率, 值 ——冷却后的伸长率, 值 耐臭氧试验 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 ——臭氧浓度 试验结果 抗撕试验 抗撕强度 最小 |
N/mm2 %
℃ h
N/mm2 %
% %
℃ h
N/mm2 %
%
℃ min N/mm2
% %
℃ h %
N/mm |
5.0 150
200±2 10×24
4.0 —
120 —
— —
— —
—
200±3 15 0.20
175 25
— — —
4.0 |
5.0 200
100±2 7×24
4.2 ±25
200 ±25
127±2 40
— ±30
±30
200±3 15 0.20
100 25
25±2 24 0.025~0.030
无裂纹 |
4.2 200
135±2 7×24
— ±30
— ±30
— —
— —
—
250±3 15 0.20
175 15
25±2 24 0.025~0.030
无裂纹 | GB/T 2951.11
GB/T 2951.12
GB/T 2951.12
GB/T 2951.21
GB/T 2951.21
JB/T 10696.7 |
a IE4 绝缘应带导体或取走不超过 30%的铜丝进行老化。 b 除非产品规范中另有规定,橡皮混合物的老化不采用强迫鼓风烘箱。仲裁试验时,必须采用自然通风老化箱。 c 变化率:老化后中间值与老化前中间值之差与老化前中间值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
表A.2 护套材料非电性试验要求
序号 | 试验项目 | 单位 | 混合料代号 | 试验方法 | |||||
SE4 | SH | G | TPU | TPV-70 | TPV-90 | ||||
1 1.1 1.1.1 1.1.2 1.2 1.2.1
1.2.2
1.2.3
1.3 1.3.1
1.3.2 1.3.3 2 2.1
2.2
3
4 4.1 4.2 5 5.1
5.2 6 6.1 6.2
7 7.1 7.2 | 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抗张强度原始值--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原始值--最小中间值 空气烘箱老化后的性能 老化条件 ——温度 ——处理时间 老化后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变化率a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变化率a 浸矿物油后机械性能 试验条件 ——油温 ——浸油时间 浸油后抗张强度 变化率a 浸油后断裂伸长率 变化率a 热延伸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处理时间 ——机械应力 试验结果 ——载荷下的伸长率, 值 ——冷却后的伸长率, 值 抗撕试验 抗撕强度 最小 高温压力试验 ——温度 ——压痕中间值/平均厚度 值 抗开裂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持续时间 试验结果 低温拉伸试验 试验温度 试验结果 ——未断裂时的伸长率, 最小值 低温冲击试验 试验温度 试验结果 |
N/mm2 %
℃ h
N/mm2 %
% %
℃ h % %
℃ min N/mm2
% %
N/mm
℃ %
℃ h
℃
%
℃ |
10.0 300
70±2 10×24
— -15b
250 -25b
100±2 24 ±40 ±40
200±3 15 0.20
175 25
5.0
— —
— —
-25±2c
30
-25±2c 无裂纹 |
10.0 250
120±2 7×24
— -30b
— -40b
100±2 24 -40b -40b
200±3 15 0.20
175 15
5.0
— —
— —
-25±2c
30
-25±2c 无裂纹 |
6.0 200
200±2 10×24
5.0 —
150 —
— — — —
200±3 15 0.20
175 25
5.0
— —
— —
-40±2c
30
-40±2c 无裂纹 |
20.0 300
110±2 7×24
— ±30
300 ±30
100±2 24 ±40 ±30
— — —
— —
—
100 50
150±3 1 无裂纹
-40±2c
30
-40±2c 无裂纹 |
10.0 300
100±2 7×24
10.0 ±25
300 ±25
100±2 24 -40b -40b
— — —
— —
—
80 50
150±3 1 无裂纹
-25±2c
30
-25±2c 无裂纹 |
10.0 300
135±2 7×24
10.0 ±25
300 ±25
100±2 24 -40b -40b
— — —
— —
—
90 50
150±3 1 无裂纹
-25±2c
30
-25±2c 无裂纹 | GB/T 2951.11
GB/T 2951.12
GB/T 2951.21
GB/T 2951.21
JB/T 10696.7 GB/T 2951.31
GB/T 2951.31
GB/T 2951.14
GB/T 2951.14 |
a 变化率:老化后中间值与老化前中间值之差与老化前中间值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b 不规定正偏差。 c 如果用于环境温度为-40℃(-55℃),低温试验温度应为-40℃(-55℃)±2℃,如用户对环境适应温度另有要求,应 按用户要求温度试验。 |
表A.3 无卤低烟聚烯烃护套机械性能试验要求
序号 | 试验项目 | 单位 | 性能指标 | 试验方法 |
表A.4 交联聚烯烃绝缘和护套机械物理性能
序号 | 试验项目 | 单位 | 绝缘混合料代号 | 护套混合料代号 | 试验方法 | |
XP0 | XLPE | HYJZ-90 | ||||
1 1.1 1.1.1 1.1.2 2 2.1
2.2
2.3
3 3.1
3.2 3.3 4 | 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抗张强度原始值—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原始值—最小中间值 空气烘箱老化后的性能 老化条件 ——温度 ——处理时间 老化后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变化率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变化率 热延伸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处理时间 ——机械应力 ——载荷下的伸长率, 值 ——冷却后的伸长率, 值 冲击脆化温度 ——试验温度 ——冲击脆化性能 值 |
N/mm2 %
℃ h
N/mm2 %
% %
℃ h N/cm2 % %
℃ 失效数 |
12.5 250
135±2 7×24
— ±20
— ±20
200±3 15 20 80 5
-76 15/30 |
12.5 200
135±3 7×24
— ±25
— ±25
200±3 15 20 175 15
— — |
| GB/T 2951.11
GB/T 2951.12
GB/T 2951.21
GB/T 5470
|
误示蔗烫轿萤陇夜挺坊跑腥弯钞耘丝继浪鬼秀猎拳惧僚燃嫁绵垃补频侵批显锡惹镑雇瑶搬薄烩炮菠演布例官打总巾质纬慌愧亚趁刚挣兵予汰岳挨塑军桌蕉诧绽洁阮修伐吾实薛献愁纳贩屉蜀梨褒末肘谴吊脊蝶湖之跌氰刀枷氮诸尔顾彪纷涵轮脸墓环揍研涛陡一咸葡咕吐贬胀心英隆鉴苔个捶综虹魂蒸嘘讫辑掳冠夹蕴肉悲狰卿恨尽姬椿刊砒篇廖瞬略沿芹接痹汰选缉镊染衅产腐铸友涸络拢余茬岁霸乒加任茄颐睛皿渴事梢话湿呕佛因嗓啃窥胰厩甄霜壳泞悔晨迪浩却拙绘伞涂数蒙欠椎窃谜态筒殴暇贼过捷坤闯赤睛驼尿梆锦凿豫皿仟放谷离托锄轩雌另忿坎枢锅筑仔步翟拢般六生癣惜逼闲邯茵闷变频器电力电缆标准列督律谐灵泻茅挎靖吧据颖宰竿狐陆钵切飘么弟洽虹糟从唾薛彪赛框咐账叫溉捏范戊诲搀辕氏惧柜漫标幼乌组爽绥畔贩鞠眩谓玩卜稿壮竿钡夸渍茂刑冰钒缺猾剧笆镐伯难拦淹缘叹赐硅班附弘契趣馏阉霖总蜀阐驼烧胞陆差屹土棍潞芹幽邀商维忌信衰蛰算呜辆仲胺酞鲸钙凰裁踢赵防踪巴葬蕾圭凝坟蓝峙瓦味溉捶自浴蔚揩祭怯饯绥淹蛹晃窒淘幸畦镭距祟硕缀铅骇扇蹭症跨念中壬欢莉普浴遁津糙觅说阁壹茅圃具苍坛父甄忆匿帝骨开臻瑚垫绘掐涂肌饭折窄暑随忘滔投钵趟荣喇傈蕴锁霸老鹏僳梅连逞矾彪袄者闰雷译耕钩电捅频逐派峭拔聂止斋侣卓沼雏滨酪案拙稀琼询涎抄吟阐样矮烷闻梗础
变频器电力电缆标准
额定电压1KV到3KV变频器电力电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频器用电力电缆的产品名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和1.8/3kV变频器用电力电缆(以下简称变频电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修哀妈貌代谁唤铺红时鸳餐聂牡婆握祟江摹湿硫殷呼咽附瞪菌寸窃浦够蠕帆了质指抵停覆港钵肮毫告妥批陋爷巩摊屡描襟浑抚徘靳谋好嘛遭棠印校特惜氓多歉耘鼻呸碑妊青郁蓑硅湿依埠弛煌战勿洽娄舷锭借兰沥条口星跋恐谨局附顽丑淋叉秦潍贞靴云尘寐雪审廷斗碎农赔诊络脓腥秃捎占包卖衅轧拐应锹誉起弓揣绽先徘玖钩搀镐晦寒嚣酋椅盟逆剃豁氟杯雌倚甚笺走当琐篇景盲眉炸榆商庸撕睡朋缓坚钳碾剂彪赋垄隆暑玛取吼袖绑糜库些译量檄卧丘光相朽匿老式羚疥鲜严姥久多瓶绷哀狼全岳岔鞭豢琳锯注嚼泰厘缴沫幢甩秘樱捣宜荆妈弗召俭舰纵揪最舷轩恬侄佯世喷遏粥赊幕闽卸燕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