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产业网

登录

印后设备智能化将成为主要潮流

发布时间:2008/7/31 14:45:02
浏览次数:822
(来源:)
    有报告显示,我国印刷机装机量的增长速度比国内生产总值(GDP)11.4%的增长速度略高,2007年在13%左右。专家表示,现有印刷产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双方呈现良性增长趋势,而印后装订设备装机量明显不足,自动化、智能化印后设备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国印后设备的市场现状如何?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行业相关人士。

      市场格局北人、上海紫光、精密达三足鼎立

      对我国的印后设备制造业来说,用“起步晚、发展速度快”来形容zui恰当不过了。从20世纪70年代起,“自主研发”的概念才真正进入这一行业。当时,北京人民机械厂与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北京新华印刷厂修制车间共同研发了*批冷胶(又称白胶)无线胶订生产线,随后又开发了生产联动线等一系列产品。

      改革开放后,对印后设备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直接推动了印后产业的发展。1984年~1985年年间,国内引进了马天尼的联动线生产技术,促进了我国印后联动生产线的诞生。首先是全国各地的新华印刷厂装备了印后联动生产线,随后普及到国内十几万家印刷企业。除了上海紫光(原上海订书机器厂)有限公司等推出自主品牌的无线胶订设备,OEM方式的合作也开始出现——由东京出版机械株式会社提供、加工设备和管理方式,凭借北人的影响力和在中国广泛的网络,大量贴上“北人牌”商标的印后设备涌现到中国市常

      据统计,2002年~2007年,北人销售了90余套印后装订联动线,基本占据了国内40%的印后装订设备*。从*来看,北人、上海紫光、精密达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发展趋势数字化工作流程是主流

      如果采用相同的流程标准,国内印刷企业的产品加工能力无疑会大大增强,中国印企承接海外订单也便不仅仅是少数几家大企业的“奢望”了。

      与早期单机串联的联动生产线不同,现在多数设备已经添加了智能化模块,从而更加有效地减少了重复劳动。近年来,国内已经有3家企业加入了CIP4组织,引进了接口,或者说工作流程。但总体来说,国内多数印企对印刷流程标准的重要性仍缺乏认识。

      北人集团印后服务部张四同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印企实现了印前CTP,但相应的印刷流程、印后流程的相关接口标准却没有普及,未来几年里,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延续和发展将是印刷业的主要潮流。国外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例如海德堡的M600型印刷机,就增加了读版器模块,可以将印刷制版中心处理的印版数据转换为机器可识别的格式,通过软体转移到印刷机上,再经过读版、扫描装置,就可以直接印刷。

      应用CIP4标准可以建立便利的工作流程。举例来说,只要美国的出版社按照CIP4标准制定印刷任务,北京的新华印刷厂就可以通过网络接受电子数据,然后通过CTP技术电脑制版直接上机印刷。因为印刷的技术要求已经数据化,具体到数字范围或数值,所以减少了送书样的流程。同时美国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书样、印数、原辅材料的全程监控、实时监控,比如,只需通过电脑终端,就可以查询印刷机台实时数据,假设使用晨鸣纸业的纸张,就可以通过扫描预装的纸张条码来确定纸张规格,进行印刷后还可以随时读取书芯印数、彩封印刷情况等实时数据。

      近年来,北大方正等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其CTP产品,力求在硬件上确保实现数字化流程,但个性化出版、数字出版流程等在国外市场比较流行的新型印刷出版模式在国内发展缓慢,专家认为,主要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同,但国内对这方面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