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质量不佳的图片在印前制作中的矫正(上)
- 发布时间:2013/8/26 17:47:18
- 浏览次数:1097
一.对原稿的要求
(1)原稿密度
原稿中zui大和zui小密度的差值(即反差),如今一般印刷品可达的zui大密度值为1.8,印相纸图象zui大可达1.7,修整原稿的黑墨水密度为1.8。一般来说,原稿的所有密度在白纸上只能在0~1.8范围内再现,因此,对原稿来说,就有一个适应于制版印刷的密度范围。当原稿的密度范围过大时,扫描仪和电分机对超出密度范围部分的反映灵敏度下降,所以分色版层次较平。根据实践,原稿为0.3~2.1,即反差为1.8时zui为合适。彩色负片原稿密度差控制在2.4内;若原稿反差小于2.5,复制时进行合理压缩,效果也较理想,若原稿反差大于2.5,即使复制时进行阶调压缩,也会令层次丢失过多,效果欠佳。
(2)原稿偏色性
一般分整体偏色、低调偏色、高调偏色和高低调各偏不同颜色(即交叉偏色)。因此,纠正时要综观整体考虑,不能见一个偏色就马上处理一个颜色,否则会引起其它的偏色。
(3)原稿层次
衡量复制品的质量主要有层次、颜色和清晰度三大指标,并以层次zui为重要。正常原稿的层次应具备画面不偏亮偏暗,高、中、低调均有,密度变化级数多,阶调丰富等特征。
二.原稿色彩问题及处理方法
不□原稿色调的真实状况,可从原稿三色密度反差测量与三色密度曲线的描绘中直接观察。彩色印刷复制将原稿和复制品密度范围分解为四段,即把高光点和暗调点之间的密度范围分成亮调、中间调和暗调,并把小于高光点密度的区域称为*光。
在原稿色彩质量的分析中,若三色密度与反差基本相同,说明它不偏色,色调基本正常;如果阶调齐全,层次丰富,分布合理,即使总反差略有差别,都可算是正常原稿,其颜色复制可按正常的色误差数据校正,侧重点则放在阶调层次复制方面。
若其三色密度高低不同,说明偏向某一颜色,但三色密度的反差基本相等,是均衡偏色。这种偏色稿根据三色密度曲线,设计出调整三色灰平衡的层次复制曲线,使全阶调的色调得到统一纠正。
若原稿的亮光三色密度差距较大,暗调端三色密度接近相同,偏色主要表现在高调区端,对图象的高调层次复制不利。根据三色密度曲线推导设计出三色版的层次复制曲线,改变分色图片高光三色网点的记录设定,准确纠正高调偏色。
若原稿的高光三色密度基本一致,只有暗调端的三色密度不同,密度反差也不等,在中至暗调表现明显偏色,暗调层次略有损失,中高调层次正常。可改变分色图片暗调三色网点记录设定,或附加某色的全调底色去除(只对混合复色有作用)。但处理原稿偏色时,要留意有些是作者有意创造的艺术效果,逆光照片即为其中例子。
印刷中,对色彩的复制再现,一般有三种不同概念。一种是物理意义上的色彩再现,要求跟原稿色彩在每一色点上的光谱分布都*相同。第二种是色度学意义上的再现,使印刷再现图象跟原稿色彩点在色度上一致或接近,即异谱同色效果,这是现实客观评价色彩再现的量度标准。第三种是心理意义上的色彩再现,即印刷再现的色彩,在色度上同原稿色彩可能有些差距,但在色彩效果上却可能达到视觉心理的满足。
彩色复制的根本原则在于还原原稿中的灰色。衡量灰平衡印刷再现,可用彩色密度计测量印刷品附设的三色中性灰梯尺,或测量画面中应该是中性灰色层次的三色光密度。如用观察代替评判,需在光源与环境色温十分标准的条件下,用标准的中性灰色块,跟印刷画面中的灰色层次比较。
三.原稿层次密度问题和处理方法
对层次密度质量不同的原稿,其处理方法因稿而异。
(1)曝光正常,密度反差标准其主要部分都处在亮调、中调,与明度之间成正比,处于明度新标系统的4~6级。
(2)中常反差原稿
低密度在0.3~0.5,高密度在2.4~2.8,接近标准的原稿,在对原稿阶调反差压缩的同时,按接近标准的阶调层次再现曲线进行层次调整,能达到良好的复制效果。
(3)高反差原稿
高光密度不高于0.4,而zui高密度却在3.0以上的原稿,多是原景物明暗对比反差过大,一般中间阶调层次丰富齐全,zui亮与zui暗层次面积比率不大。这类原稿,在作高光与暗调选定时,一般可舍去两端次要层次,以减小其阶调复制范围。
(4)低反差原稿
阶调反差在1.7以下,高光密度在0.3以下的色调淡薄原稿,其主体部分偏亮偏薄,明度高,处在明度新标系统的7、8级,亮调层次丰富,但密度级差都很小,且占面积比例大。制作时要加深复制,以降低明度,向标准明度靠近。这类原稿,需加强亮中调的层次复制再分配,黑白场定标密度值要小些,亮、中调的层次曲线应稍作加深,以达较好层次反差和视觉明度效果。应根据其层次分布曲线形状,区别其主体调在亮调或是中调密度范围。同时,还需要使用加深和加长的黑版阶调来作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