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产业网

登录

由限转禁 对塑政策转变带来包装业启发

2015-01-20 09:01:081670
来源:互联网
  导读:虽然中国实行“限塑令”已经有六年之久,但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白色污染,始终无法*。
  
  从2015年1月1号开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吉林因此成为全国从限塑向禁塑全面升级的省份。一时间,禁塑令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关注,那么,禁塑令的意义在哪里呢?
  
  一直以来,环境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情况却日益下降,大量空气污染、白色污染、化学污染接踵而来,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影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北京雾霾、pm2.5等都成了一个影响人体健康的重大杀手,我们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化,这个时候,环保这个话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禁塑令”的阻力
  
  虽然中国实行“限塑令”已经有六年之久,但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白色污染,始终无法*,每年由塑料袋造成的环境污染仍然非常严重,这次吉林“禁塑令”的出现,可以说是彻底想要解决改善这一问题,但是国人已经习惯之前塑料袋带来的便利,那么,禁塑令在推行中又会遇到哪些阻力呢?
  
  首先,是一次性塑料袋的生产厂家,国内大大小小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生产厂家无数,由于可降解塑料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更多的厂家依旧选择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餐盒等,如何整治这些厂家就是一个大问题。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禁塑令要做的步就是禁止厂家生产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从源头*,将不可降解塑料扼杀在摇篮里。
  
  其次,商家方面,目前除了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对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外,各个菜场、农贸市批发市场以及小商店已成为“限塑令”的真空地带,未来更好的盈利,商家更多的使用的是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导致各种劣质和超薄塑料袋、餐盒到处泛滥。如果禁塑令推行,势必会影响这些商家的生意,那么从利益层面上,这部分商家便会成为较不配合的一部分,“禁塑令”要想顺利推行,必须要攻克的就是这一部分,只有商家都不提供,那么大家都是平等的,无法形成任何竞争优势,那么消费者也就只能另想办法,转而使用布袋或者纸袋。
  
  后就是消费者,据统计,中国13亿人每天要用去30亿只塑料袋,每年消耗量达数十万亿只,其中85%的塑料袋不可重复使用。对消费者来说,塑料袋*的方便了日常生活,随便走到哪购物,都会有塑料袋,消费者已经对它产生一种依赖,像现在超市塑料袋虽然有偿使用,但是人们更愿意花几毛钱来买个方便,所以,“限塑令”的推行,庞大的阻力就来源于消费者,这个时候,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让消费者转变观念,让其知道塑料袋的危害,让消费者养成环保意识,这一过程是持续的,潜移默化的,所以政府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让群众对于政府的禁塑是理解、接受和支持的。
  
  “禁塑令”对包装印刷业的启发
  
  对于包装印刷业来说,“禁塑令”的推行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有利有弊,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趋利避害,让“禁塑令”成为推动包装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呢?
  
  首先,应该转变生产理念,梳理正确的环保意识,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走环保道路。在包装方面,要改变包装观念,摈弃不可降解塑料包装,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包装的材料选择、包装的形式以及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使用环保原料做包装材料,避免过度包装,确保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发展绿色包装既是世界包装业的趋势,也是我国包装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应该要善于分析形势,明确市场,找准市场。当前社会,绿色食品消费已成为一种趋势,然而与之极不协调的是,许多绿色食品没有采用绿色包装和绿色印刷,而是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作为包装和印刷材料。在“限塑令”推出后,强压之下,由于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禁用,这样的包装势必会没有市场,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推动环保塑料袋的发展,环保塑料袋的市场前景将会很广阔。但是目前,发展环保包装袋面临部分企业资金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要想异军突起,只有善于抓住时机,明确市场定位,优化生产方式,争取以成本小化进攻环保塑料这一市场。
  
  另外,对于包装印刷企业来说,研发创新、品牌效应是未来包装业发展的主流,企业应该将眼光放长远,改变思维,将目光投到纸包装、布袋、无害金属包装等塑料包装的替代行业上,开拓创新,别出心裁,把握市场发展的步伐,积极树立自己的品牌,争取将环保包装市场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网络印刷势如潮水 展现独特魅力

下一篇:书刊印刷绝不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