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膜在光电显示行业的发展新趋势
- 发布时间:2018-10-17
- 浏览次数:1483
2017年11月,时代新材年产 500 吨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已完成调试运行和优化。 2018年初,达迈的新厂,预计可开出600吨的生产产线,并包含*PI研发大楼的扩建。2018年5月,在滁州德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成功并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从去年开始,关于PI膜的信息接连跳入人们的视线,*,OLED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需要在柔性基板上溅射上电极或TFT材料,所以基材一般为耐高温的聚合物,而PI薄膜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电气绝缘性、粘结性、耐辐射性等特殊属性,因此现在使用多的基材为耐高温聚酰亚胺(PI)材料。
*PI膜产业概况
目前PI薄膜生产商开发了多种商品化的高性能PI膜,由于研发层次及难度很高,目前PI薄膜产业以杜邦(Dupont)、日本宇部兴产(Ube)、钟渊化学(Kaneka)、日本三菱瓦斯MGC、韩国SKCK-OLONPI和中国台湾地区达迈为主要生产商。
*PI膜主要制造商产能概况
PI超薄膜未来发展趋势
PI超薄膜是近1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性能高分子薄膜材料,优异的综合性能很快确立了其在有机薄膜材料家族中的顶端地位。目前,PI超薄膜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准型Kapton薄膜的超薄化;另一个是功能性PI超薄膜的研制与开发。
对于前者而言,Kapton薄膜本身优良的热学与力学性能保证了其在超薄化过程中性能的稳定,其主要技术瓶颈更多地在于制备设备与制膜工艺参数的优化与调整。而对于功能性PI超薄膜而言,其性能不仅与设备和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树脂结构的分子设计以及新合成方法的研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保证特种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持PI薄膜固有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等是一项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未来一项主要研究课题。
超薄型PI薄膜在现代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外十分重视这类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已经有批量化产品问世。
国内PI膜产品发展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开发PI薄膜早的国家之一。上世纪70年代,由原机械部和化工部牵头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华东化工学院等单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简称上海所)和机械工业部北京电器科学研究院(现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桂林电科院)分别用浸渍法和流涎法工艺制造PI薄膜,上海革新塑料厂早投产年产5t浸渍法PI薄膜,桂林电科院与天津绝缘材料厂、华东化工学院协作研制成功流涎法生产均苯型PI薄膜的工艺路线。1978年,桂林电科院与机械部第七设计研究院共同协作,研制了双轴定向PI薄膜的*设备。1993年,深圳兴邦电工器材有限公司完成国内条产能60t/y、幅宽650-700mm的双轴定向PI薄膜的工业化生产线。目前,国内已有深圳瑞华泰、溧阳华晶、山东万达、无锡高拓、桂林电科院、江阴天华等近10家企业采用流涎双向拉伸工艺制造PI薄膜,相继进行双向拉伸PI薄膜的产业化开发。
目前国内大约有50家规模大小不等的PI薄膜制造厂商,其中约80%采用流涎工艺制造,仅少数厂商采用双轴定向工艺制造。国内PI薄膜产品幅宽为1040mm,单条生产线产能基本在200t/y左右。根据在不同终端电子产品的应用,PI薄膜厚度规格可分为7.5μm、12.5μm、25.0μm及厚膜,其中手机、相机等手持式电子产品使用12.5μm或更薄的PI薄膜,一般电子产品、汽车、笔记本电脑和覆盖膜使用25.0μm厚度的PI薄膜,补强板则使用较厚的PI薄膜。
国内典型PI薄膜制造厂商的产业概况
PI膜在光电行业的未来发展
PI膜的下游应用广泛,产品需求大。由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多样化、生命周期愈来愈短,造成产品量少、高定制化,使得国内相关企业积极投身该行业,进行利基型竞争,为此专注光电行业10年的FILM&TAPE EXPO精心打造PI膜行业专属平台,届时,将会有数百家*企业携其研发新品亮相2018深圳*薄膜与胶带展览会现场。此次,350+薄膜与胶带行业国内外*企业云集现场将集中展示各种功能性薄膜和胶粘制品,提供从材料、方案到研发制造的一站式供求平台,集中为光电制造、手机制造、家电制造、印刷包装与医疗和汽车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汇聚来自触摸屏/液晶显示器/手机/家电、背光源模组、光伏/锂电、印刷包装、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汽车行业专业买家,洞察新品趋势同时,实现供需双方深度交流零障碍。
同期展会还将与光电显示行业的“*全触与显示展”(CTOUCH&DISPLAY )、3D曲面玻璃制造技术暨应用展览会、摄像模组和机器视觉技术展览会、华南*涂布与模切加工技术展览会(ICDE)同期同地举办,五展联动,一卡通行,展会将覆盖近1000个*,目标吸引近40,000名来自海内外的消费电子/3C制造、汽车电子制造、自动化领域的企业管理者与采购决策人共洽合作商机。在参观的同时,观众还可以通过工厂参访、技术培训、热点主题研讨会和行业高峰论坛学习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及技术应用,并与参展商及同行们共同探讨行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