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产业网

登录

顺应绿色发展潮流,“以竹代塑”成市场新风向

2022-07-21 13:07:581304
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整理
  【包装印刷产业网 编辑视点】联合国报告显示,自1950-2017年间,全球已经累计生产了92亿吨的塑料制品。然而,在这些塑料制品中,有70亿吨成了塑料垃圾,回收率不到10%,未回收的塑料垃圾多是被直接填埋或被丢弃到海洋中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和水污染。科研人员发现,超过75%的肉类和牛奶样本中含有微塑料,每个动物血液样本中都存有微塑料,甚至在人体内都有微塑料的存在,塑料垃圾已经对地球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为缓解塑料垃圾污染,各国相继出台了许多措施,同时各国研究人员也在寻找塑料的替代品,于是“以纸代塑”“以竹代塑”等倡议纷纷应运而生。
 

 

  日前,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五期间举行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发布了《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清单》共32项,其中第18项为:中国将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以竹代塑”就此登上国际舞台。
 
  今年6月9日,国家标准计划《竹制饮用吸管》正式立项,标准规定了实竹制饮用吸管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原料、技术要求检验验方法、检测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和贮存。适用于以竹材原材料,经拉丝、碳化、打孔等相关工艺加工而成的一次性或可多次重复使用的饮用吸管。
 
  可替代塑料的降解材料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竹子呢?
 
  竹制品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可塑性佳等优点,可应用领域广,而且竹子在所有可降解塑料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优势在我国尤为突出。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制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竹日用品、竹建材等上万个品种,涉及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据国土数据表明,我国现有超700万公顷的竹林,占世界竹林资源的1/3。
 
  竹子还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最高生长速度是每24小时可长1.21米,3-4年即可采伐,能够年年出笋成竹,产量高,一次造林,可永续再生。并且,竹子已经实现了从竹叶到竹根的全竹利用,竹废料甚至可以用作炭及活性炭,竹制品在使用后也可迅速降解,对环境并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而且,竹子在降碳固碳方面也有极强的表现能力。数据表明,每公顷竹林的年固碳量为5.09吨,是同等面积森林的1.46倍,二氧化碳吸收量是同等面积森林的4倍。我国竹林每年可实现减碳1.97亿吨、固碳1.05亿吨。有报告称,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亿吨竹子代替塑料,预计将减少4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现如今,禁塑已成为全球共识,在此背景下,“以竹代塑”的环保理念必然会受到追捧。但是,就目前而言“以竹代塑”的推广仍是个难题。
 
  首先就是成本问题,相对于一次性塑料餐具而言,一个竹制餐盒的成本比一个普通的一次性餐盒成本高出2-3倍,再加上一次性塑料餐具规模化、批量化程度高,成本更低,因此相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生产一次性的塑料制品仍是首选。
 
  其次是技术问题。相较于已有几百年生产应用历史的塑料制品,竹制品商处于起步的阶段,许多生产技艺还未成熟。这就需要政府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加大创新力度、攻克技术难题,从而使得竹制品的质量升上去,成本降下来。
 
  再就是认知问题。消费者对于竹制品可能只停留在家具层面,对于其他竹制品的认知相对较为模糊。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媒体可利用短视频、微信等平台来推广“以竹代塑”理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和市场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从而提高竹制品市场的占有率。
 
  目前,已有多家竹木企业在大力发展“以竹代塑”项目,以顺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相信在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扶持和技术的不断突破下,“以竹代塑”终将会成为现实。

上一篇:食安封签推广难?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是关键

下一篇:政策利好 | 再生塑料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